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潮州麦秆剪贴画是如何被艺人赋予灵魂的?

  潮州麦秆剪贴画最初是以编织的形式出现的。旧时,清明时节,农村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编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卖给城市和农村的扫墓人,后逐渐变化形成的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麦秆草剥箔再进行制作(即把麦秆草剥成二层草皮和草壁),所以潮州麦秆剪贴画非常精、细。

  潮州麦秆剪贴画是在潮州麦秆编织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潮州麦秆编织技艺的出现,其时间可追溯到中原人初始移民迁徒到潮州的时期。每逢清明时节,民间艺人便采用刚收割的麦秆编织成篮、笠帽、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工艺小品,卖给城里下乡的扫墓人。潮州麦秆编织技艺经过民间艺人的改良,在唐朝之后演变成为麦秆花画,后经历代艺人地不断创新发展,便成为现在的潮州麦秆剪贴画。

  到20世纪40年代,广东潮州绸缎庄兼营在黑底色纸片或绸缎上拼贴本色平面麦秆画片,风格简朴,题材主要体现南国山水风景,并销往东南亚各国。1948年,潮州“泰发号”专营麦秆贴画,销往香港。

  1956年潮州成立工艺合作社,麦秆贴画成为合作社的主要产品。1958年,潮州工艺合作社首创彩色平面麦秆贴画。1964—1966年,潮州工艺研宄所麦秆工艺组通过培养麦秆画艺徒,提高工厂麦秆画设计能力和制作工艺质量,并创新产品,采用炭精染色加贴麦秆的形式,制作出山水画和花鸟麦秆仿古画。

  20世纪70年代以后,潮州麦秆画发展至三十多个花色品种,在工艺形式上,主要以平面贴画为主,并以1978年创作的大屏风为代表作。

  潮州麦秆剪贴画从形态上分有平面贴画、浮雕贴画;从色彩上分有彩色画、本色贴画;从用途分欣赏品和实用品两类。其表现形式有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是利用麦秆本身的金黄色、棕赤色变化,通过剪刻贴在深色衬纸或薄板、绸缎上;套色则是将麦秆粘贴于薄板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潮州麦秆画的制作与其它地方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潮州麦秆画的制作特点是取材独特,工艺别致,产品精美,这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

  潮州麦秆画独特之处还表现在制作了很多生活实用的麦秆用品,品种有挂屏、日历板、书签、贺片、仿古小画片和仿邮票小彩片等欣赏品,还有立体造型的首饰盒、茶叶盒、镜框、文房四宝等。

  潮州麦秆画立体感较强,有原色和彩色两种,原色麦秆画幽雅悦目,彩色麦秆画娇妍多姿,潮州麦秆画形式上可分为平面工艺和立体工艺,都是一种壁挂艺术精品。在用途上还分为欣赏品和日用品,是潮州人智慧的结晶和民间艺术。

  使用麦秆制成的山水画层次分明,轻重有致,花鸟画生动多彩。这些都是麦秸天然的“光”、“色”、“质”所赋予的,其特性是同类竹木制品无法比拟的。潮州麦秆剪贴画艺术作品既有潮绣的细腻,又有中国画的韵味,油画的丰富,水彩画的优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