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布贴属于民间实用艺术,其工艺和产品应用广泛。据粗略统计,有近30种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着到寺庙物件。多以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基布,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成品有黑漆和点金色的直观效果,色彩和明度对比强烈。阳新布贴的构图是自由的,随意的。天上人间、山禽水族集于同一画面,表现不求形似,每以夸张变形手法构象写意,洋溢着乡土气息,呈现出楚文化特征。此外,阳新布贴还运用细致的刺绣技法,调和色彩,丰富大块贴片的韵味,以精美的刺绣图案、“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
粗阔的剪布色块、浓烈艳丽的布色、参差多样的边线以及内容图样的传统意味,使阳新布贴这一地方乡土艺术呈现出古朴、雅拙、明快、粗放的风格。
阳新布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实用的多样性:多样性是和妇女、儿意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实用的多样性,就决定了阳新布贴艺术构图样式的多样性。
自由的创作手法:阳新布贴的剪样造型在把握物象特征、尊重民间欣赏习惯的前提下,是异常自由活泼的,它既能区别某物与某物的差异,又能让人领略到同一物象在不同画面所表现出的多种风姿。阳新布贴,多数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民间祝颂吉祥的含意,如凤凰象征着“鸾凤呈祥”,鲤鱼象征着“神鱼献宝”“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等。
灵巧多样的装饰:阳新布贴的装饰具有灵巧多样的特点,如冯爱兰制作的“虎头”涎兜,粗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虎头,仔细地看则是一只浓缩了的全虎。
配色和谐:阳新布贴的配色既浓烈又沉着,浓烈是指阳新布贴的色彩块面多用红、黄、兰、绿等饱和色泽的布块剪成,将它们巧妙地贴在一起,就很自然地显出一种浓烈的色彩气氛。沉着是指,阳新布贴的底布多选用深兰、深绿、深褐或全黑阳等颜色,整体色彩呈现出沉着的特点。
刺绣手法多样:阳新布贴在显示其艺术特征的同时,一些难用布贴表现的细微之处,如人和动物的眉、眼、口、齿、鼻,龙、虎、猫等动物的脚爪以及点状、线段状、锯齿状、网状、迷宫状花纹等,就必须借助针线刺绣,使布贴牢固地缝制在底布上。
阳新布贴造型风格多样,变化万千,但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的想象,它的造型风格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构成和楚地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来源于阳新县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审美意识,来于阳新女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
阳新布贴注重以大为美,表现在造型中讲究硕大、丰满,往往夸大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夸大眼晴。阳新布贴中也有不少侧面头部、正面双眼的造型,这种造型观念从中国原始人物雕刻一直到现代民间美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阳新布贴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中手或脚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一定要表现出来,互不遮挡,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阳新布贴象征造型是中国民间美术惯用的造型手法,阳新布贴也不例外,一凤(凤呈祥)、一鱼(鱼献宝)、一梅(梅呈五福)等形象经常在作品中出现。利用汉语谐音寓意,在阳新布贴中也多有体现,如一个“卐”字图案(“卐”即“万”)、一个烟袋(“袋”谐“代”)和一个铜钱装饰成的茶壶(意在不愁吃喝)连在一起,即意在“万代富贵”。在构成上,这些元素不一定都按序排列,如“福寿双全”,寿字居中,福(蝠鼠)和全(双钱)位于两边,这种中间一字,左右各一物的布局,均衡对称,协调统一。
善于巧妙装饰亦是阳新布贴的另一造型手法,如儿童涎兜,其整体形状像一把如意锁,艺人用如意云头、双桃形、莲花瓣组合成如意锁的外轮廓,意为“长命百岁”,在里面又填充蝶戏金瓜、喜鹊登梅等纹样。此外,还将一个口袋巧妙地隐藏在花样中。
阳新布贴是时间和历史的产物,也是人们生活的体现和结晶。沉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了优秀的传统美德,传承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民俗风情。其图案、色彩、制作工艺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服装设计上,也体现在其他设计领域如软装设计、包装设计、家纺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承载了几千年地域文化的阳信布贴,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阳新布贴的老一辈生产者也逐渐消亡。年轻人不愿意打理这种耗时耗力的工作,传承也没有接班人。阳新布贴这一民间手工艺正面临着失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