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什么是扬派盆景?扬派盆景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杨派盆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始于唐代,以江苏扬州命名。它那一寸(一寸为3.3.cm)三弯的制作技艺可谓独步天下。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套特殊的盆景制作技艺,扬州盆景博物馆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通过验收。杨盆景历史悠久。其层次分明、整齐稳定的独特造型,在于其精湛的裁剪和装订技艺。据了解,杨派盆景凭借这种严谨的制作技艺,多次在全国盆景大奖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并于80年代初被确定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

扬派盆景唐、宋时已有制作,至清代,扬州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并形成流派。1949年,扬派盆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0年初,扬州曾调36盆松柏盆景送北京中南海,1973年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盆景被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列为全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扬派盆景技艺精湛,尤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别树一帜,具有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和中华文化韵味,饮誉海内外。

扬派盆景以扬州为中心,包括高邮、泰州、泰兴、泰县、兴化、东台、盐城、宝应等苏中、苏北县市,是以扬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曾称过广陵、江都等名,6世纪末的隋代称扬州。扬州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南隔江与镇江相望,北靠蜀岗,东沿京杭大运河,长江与大运河在此处交汇,是苏北水陆交通枢纽。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隋唐时期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

清代为两淮盐运中心。市内有春秋时代开凿的古运河;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大明寺;有隋唐时代的瘦西湖;有明代古建筑文昌阁;以及清代园林。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观赏扬州园林,则有湖石假山,回廊曲径,波光月影,桥畔箫声,景色宜人;无论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以及长堤春柳,均得园林之趣,景色迷人。

古代扬州曾是人文荟萃,风流人物辈出之地,许多帝王将相,骚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他们的踪迹和美好诗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清代中叶,“扬州八怪”画派的大胆、泼辣的艺术风格对扬州盆景艺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大画家石涛和尚,又是著名的园林专家,他善于垒石植树,他的作品至今令人赞美和推崇。

扬州盆景相传在唐代就在社会上流传。元、明两代就有了扎片的造型技艺。清代扬州盆景进一步地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盆景。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多处记载扬州盆景的内容。“扬州八怪”画家郑板桥曾绘过梅花的盆景。

现在陈设在扬州盆景园的一盆古桧柏盆景,是明朝末年的盆景,几经转折,保存在扬州天宁寺,后转至园林。树干高二尺许,枝干屈曲,形如虬龙,树皮仅存l/3,枝片为云片,形若伞盖,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此型是扬州盆景的代表作品,由此可见,扬派盆景的形成,一定在明代之前。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民国初年,泰州盆景艺术家王子怡以卖盆景、剪盆景为生,在泰州小有名气。20世纪50年代,王氏后人在收集山区盆景树桩材料的过程中,总结了泰州盆景的传统造型技法,并加以发展。在盆景的选材上,提出了“山林气”的设计理念,在枝干布局上,提出了“云片式”的构图方法。这些战略认识使泰州盆景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泰州盆景工艺作为扬派盆景工艺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工艺特色,是研究江苏历史文化的重要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