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胡辣汤由宋代的头羹、和羹、胡羹演变而来,后因其突出胡椒的使用,又被称为胡辣汤。胡椒味辛、性温,有补气、暖中、健胃的作用。用羊肉、面筋、高汤调味,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锅里。用文火慢慢熬煮,用木勺慢慢搅拌,熬成浓汤。特点是“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胡辣汤,被称为中原名小吃,发源于河南省,以逍遥镇胡辣汤最为出名。它是中国北方地区早餐中最常见的美食。胡辣汤略辣,口味儿独特,营养丰富,配上水煎包,金丝饼等食品,寒冷的冬天吃一顿这样的早餐,可以精神一上午。
逍遥胡辣汤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间御厨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羹,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提神醒酒、开胃健脾,得名“延年益寿汤”。后北宋遭遇“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宋都开封,御厨赵杞因兵患南逃,途经逍遥镇,决计隐居于此,以卖汤为生,“延年益寿汤”也随之落户于此。而为了适应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胡辣汤又加入了逍遥镇独有的槐山羊肉和黄花菜,并勾了面芡,初步形成了如今胡辣汤的雏形。
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兴盛,逍遥镇成为一个重要的内陆水旱码头,八方商客的集散地,融合了南北风味的逍遥胡辣汤凭借来往客商的口口相传,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原名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逍遥胡辣汤制作者在原来调味的基础上,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添加了多味中药调料,逐渐形成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汤品。
逍遥胡辣汤有三大特点:一是香,久闻不厌的浓香,是上好的羊骨、牛肉、牛骨在高温下生成的;二是鲜美,有肉之鲜美,菜之鲜美,麦面之鲜美,三者合而为一,不腻、不腥,回味隽永;三是辣,它是那种绵而不燥的辣,不像辣椒一入口就给人几分痛感,而是缓缓入鼻,慢沁脾胃,令人胃口大开。这三大特点凝聚了汤之精华,喝过之后,上下通气,中焦健旺,水谷精微,流布全身,肌体得养,精神自强。
逍遥胡辣汤的调味料是由八角、小茴、胡椒、辣椒、花椒、干姜、荜卜、良姜、丁香、香砂、白芷等近30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调配、泡制、调制而成的。[3]
逍遥胡辣汤的熬制程序:先将牛羊排骨小火炖3小时以上,取汁,肉切成丁块。然后以适量小麦面粉、淀粉和成面团,取5—10倍凉水,将面团在水中反复挤压揉,使面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开,淀粉均匀地分布到水中形成乳白色混浆,而手中的面团为小麦植物蛋白(俗称“面筋”),将面筋切成0.5cm—1.0cm颗粒待用。
以中高火将面筋水烧开;倒入肉汁,放进食盐和胡辣汤调味及准备好的蔬菜和肉丁、面筋丁,此过程必须反复搅拌,以防糊锅。传统的胡辣汤不主张放味精、鸡精等增鲜剂,只是待汤熟之后,点上小磨香油和醋即可。整个熬汤过程一般需要4—6小时。
逍遥胡辣汤的制作技艺起源于逍遥镇,在代代传承的过程中逐渐从逍遥镇流传开来。目前以西华县为核心区,遍布河南省各市县。随着河南人口的外迁,逍遥胡辣汤的制作技艺伴随着河南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多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