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柳林花鼓起源 柳林花鼓有什么特点

  柳林花鼓是“鼓子秧歌”的一种。最初的表演形式为“地秧歌”,后来逐渐发展为“走街秧歌”。柳林花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最初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展现了梁山好汉一路载歌载舞,化装进城的情况。第二部分是表现他们劫法场营救卢俊义的战斗场面,后面只保留了第一部分。柳林花鼓是舞蹈和武术的融合,具有文武兼备、粗犷豪放,泼辣火爆的特点,它仅存于山东省冠县柳林镇,演出范围在冠县周边的临清、聊城的数十个乡镇和河北馆陶等地。

  柳林花鼓起源于什么故事又有什么特点?

  柳林花鼓演绎的故事以《水浒》为背景。讲述了河北大名府卢俊义即将被奸人斩首。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伪装成花鼓手潜入府中,劫法场救下卢俊义。当地老百姓把这个故事和当地的鼓子秧歌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表现形式并延续下来,最终发展成为这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舞蹈。柳林花鼓最初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梁山好汉化妆进城,一路上载歌载舞的情况;第二部展现了劫法场大闹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的战斗场面。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第一部分。柳林花鼓与冠县当地流传的鼓子秧歌结合,变成固定的表演形式延续下来,最终发展成“柳林花鼓”这种独特的民间舞蹈。

  柳林花鼓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在各种“鼓子秧歌”中独树一帜,极具艺术价值。以花鼓为主要道具,在伞、锣、鞭的配合下,载歌载舞,展示技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带鼓”长至膝间,跳起来快如疾风,在剧烈的扑打转跳中,鼓不离腿,且敲击有节奏,堪称绝技,实属罕见。二是表演文武双全,粗犷豪放,泼辣火爆,分文、武场。武场只舞不唱,文场只唱不舞,演唱曲调庞杂。三是人数固定,为14人,每人都有固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动作技巧,表演套路非常严格,演出时缺一人不可。四是舞蹈具有浓厚的武术色彩,是舞蹈和武术的融合。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土生土长的汉族民间艺术,唱词中充满了当地人的俗词俚语,对研究当地汉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生存发展方式对研究汉族传统艺术的保存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