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剪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其风格金碧辉煌、雄浑古拙,结构宏伟奔放,用色夸张丰富。集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结合绘画技法,刻与写配合紧密、恰当,显得瑰丽生动。佛山剪纸百年前用作建筑、家具雕刻上的底稿,后来发展为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上、窗上,也有用作祭祀品、札作、花钱、炮竹、纸盒上的装饰。
佛山剪纸的朔源有哪些说法?
佛山剪纸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佛山剪纸最初是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多用于节日喜庆及日常的窗花、刺绣雕刻图样、商标、礼品、装饰等。佛山剪纸种类繁多,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铜凿、纸写、银写、木刻套印、染刻、纯色等大类。利用本地特产之色纸、铜箔等,施以剪、刻、凿等技法,使佛山剪纸形式多样,装饰性强。铜凿剪纸珠光闪闪,鲜明艳丽,别具一格,为佛山剪纸中最上乘者。
唐朝时期,佛山的手工业、商业、文化非常繁荣。明清时佛山有手工业100多种,其中冶铁、纺织、制陶是佛山三大经济支柱,并逐渐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佛山的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佛山冶铁业的发展促进了佛山其他金属加工业的兴起,佛山的铜、锡、金、银箔业亦颇发达,特别是铜箔业的兴旺为佛山特有的铜凿剪纸提供了优质的材料保证。另外,佛山石湾是全国著名的陶都,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美誉,陶瓷工艺品造型简洁、生动传神、釉色浑厚的艺术特色对剪纸艺人的创作有潜移默化和启迪的作用。
因为佛山地处岭南,古代被看作化外之地,被称为瘴疠之乡,人也被列为“蛮夷”。古代恶劣的自然条件一方面使岭南人勤奋、勇敢、勇于开拓,另一方面也使岭南人不得不求助于神灵,相信神鬼。因此佛山剪纸的繁荣也与古代佛山对信仰民俗艺术品的需求分不开,作为清代手工业发达的名镇,集佛、道各教于一地,各种迎神赛会、祭祀、礼佛道场几乎天天都有,大量需要剪纸制品,佛山剪纸便成行成市地生产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