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洞箫音乐是流行于吉林省延吉市和珲春市的传统音乐。高句丽史《乐志》记载洞箫是中国唐代的一种乐器,在李朝世宗时期由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是中国朝鲜族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已有15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4世纪中叶的高句丽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乐器“箫”的场景。自14世纪以来,箫被改良为洞箫并用于音乐实践,逐渐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既能表达含蓄悲伤的意思,又能表达慷慨激昂的感觉。洞箫的音色清幽悠扬,有着纯粹的长者和绅士的风格。
朝鲜族洞箫音乐起源于什么时期又有什么特色呢?
洞箫是中国唐代的一种乐器,在唐世宗年间由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用于音乐实践,从而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朝鲜洞箫音乐随着朝鲜移民进入中国。起初,一些民间艺人在中国朝鲜族居住区演奏洞箫。但由于表演者人数少,分布面也不广,从而影响力不大,未能形成器乐发展的良好氛围。从19世纪末开始,延边地区的洞箫演奏者陆续创作了许多以“散调”(独奏曲)为主的音乐作品。直到上世纪30年代,韩信权和很多朝鲜族边民从朝鲜咸镜北道到珲春县密江村。携带一支洞箫和一个朝鲜族大鼓,和邻村的另外两位老人组成三人民乐队,经常一起表演箫鼓合奏,这才使“洞箫”这门民间乐器以它独特的音乐魅力再次在中国延边朝鲜族中间兴盛发展起来。
每当节日或村庄举行婚礼、生日仪式时,都会有洞箫演奏。洞箫演奏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有反映朝鲜人民在封建统治下艰难生活和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的悲情音乐,也有表现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意志的“希纳予”乐曲。新中国建立后,洞箫民歌将劳动和生产中产生的自豪、欢乐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朝鲜洞箫民歌音色情调伤感,低音区沉闷,中音区柔美,高音区尖锐,声音持续不断,强弱分明,能生动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感。内在、含蓄、发声美的箫在表现哀婉、慷慨的情绪时比其他乐器更胜一筹,形成洞箫演奏的重要特色之一。洞箫不仅能表达含蓄哀婉之意,也能表现慷慨激扬之情,独特的音律形成了“洞箫”演奏的重要特色。善歌善舞的朝鲜人民,每到喜庆的日子,都会随着激昂的长鼓声和悠扬的洞箫声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