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的发明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超高水平,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算盘因其独特的魅力结合了民俗、文学等诸多文化因素,时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辉。
算盘的文化意义有哪些?
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算盘在古代除了是商人的必备之物之外还是传统商业文化的一部分,因而被赋予了和财富挂钩的属性,成为商品贸易和价值利润的象征符号。此外,许多民间歇后语和口语都与算盘有关,如“和尚庙里打算盘——庙(妙)算”、“不管三七二十一”、“如意算盘”、“小九九”、“二一添作五”等等,都是从算盘的商业属性出发创造而来的。
文学作品中也能够找到算盘的身影,早在宋代就有以《算盘》为题的诗曰:“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首诗是以“算盘”指代商人逐利的本性,通过讥讽商人视财如命的行径劝导人脚踏实地赚钱。明代以后,算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冯梦龙《警世通言》的故事里有:“兼之写算精通,……别船上交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盘,登账薄,客人无不敬而爱之”,写的是一个名叫宋金的人因为算盘用得好而受人敬爱一事。
《红楼梦》中众人自制灯谜,迎春所做的“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便是以“算盘”作为谜底。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算盘作为财富的象征,也被纳入装饰领域。很多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里都带入了算盘的元素,造型精致有趣,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财大气粗的豪富商人更是对算盘情有独钟,很多在家里或店铺摆放金银、象牙、玉石等材料制成的算盘造型的摆件,程大位家里的漏窗就是算盘的形状,如今江西平遥的一处广场还有铜手铁算盘雕像。
算盘作为古代经商“神器”自然不只是在中国,在整个东亚都有很高的商业地位,1570年文禄战役之后,算盘被引入日本,随后迅速普及开来,打算盘成为了当时日本国民必备的技能,“珠算塾”“珠算补习所”等辅导班遍及全国。朝鲜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属民,朝鲜的东算就是从中国传统数学发展出来的,尤其是有明一代,朝鲜王位都需要得到明朝政府的认可,文化上的影响自然更大,有史料记载“李朝宣祖末派到燕京的使节许筠得到珠算……”。
古罗马的“沟算盘”虽然早于中国,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方向却大相径庭。西方的算盘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中国的算盘文化历久弥新,早已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