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雕版印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雕版印刷,被称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是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出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印刷装订成册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2009年,雕版印刷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雕版印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雕版印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在当时也开始流行。直到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全面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而用来印刷的拓印底版,也就是最早的雕版。

  公元7世纪初,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诞生于唐朝。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抛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做成了雕版。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版印刷凝聚了中国造纸、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项优秀的传统工艺,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打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技术源头。2009年,雕版印刷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