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又称真书,是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之一。按朝代分,包括魏碑、唐楷,按大小又可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因为楷书字型规整,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一种书体,最初形成于东汉。据史书记载,而据史书记载,最早楷书是由王次仲所创造。
楷书起源于什么时候?
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一书中说: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中初,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王次仲是东汉时期的人。
而从现在所看到的书迹来看,最早的楷书当属被称为楷书之祖的钟繇的楷书,钟繇字元长,三国时期魏国人,善书法,尤其是楷书。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被称为“五表”的小楷作品《力命表》、《贺捷表》、《宣示表》、《调元表》、《荐季直表》。虽然真迹早已失传,但是从现存的宋拓本中依然可以一睹“楷书之祖”的风采。
虽然我国的楷书在东汉就已经萌芽,但真正文人化的楷书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楷书从民间萌芽变成了正统的书法。作为一种时尚被当时的文人士大所学习。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钟繇了,他是一位非常勤奋好学的书法家,说他勤奋是因为他学习书法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睡觉的时候在被子上画字、和人聊天的时候在地上画字,每次上厕所都很久出不来,因为他在厕所练习书法呢。
说他好学,是因为他曾经为了一部书法秘籍,钟繇的《笔法》,派人把韦诞的墓给盗了。他在书法上善于思考、勤奋努力,最终总结创造出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名留青史。钟繇创造楷书后,王羲之又加以改造,把钟繇楷书里的隶书的笔画全部去掉,是楷书完全成熟。到了唐朝,楷书达到它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很多楷书大师,比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总之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经过钟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