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扎刺绣饰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其工艺历史悠久。大理剑川白族布扎最具代表性。制成的布扎既有刺绣的风格,又有布扎的风味,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布扎艺术。
大理剑川白族布扎选取的题材多为十二生肖、白族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和代表吉祥如意的物品。剑川地处边地,据说古时毒蛇、蚊虫颇多,为祈求平安,防身驱虫,人们就把麝香、雄黄等中草药缝在小囊内,随身佩带,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布扎工艺品。
按剑川当地白族习俗,每逢五月端午,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祈求平安,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常由猴子、老虎、兔子、龙、蛇、鱼、绣球、八卦、童子、香包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近年来,还开发了一批在厅堂、书房等陈列的摆件,如《郊边牧笛》《渔樵耕读》等,大都取材于白族传统生活习俗,乡土气息浓郁,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迈出了新步。
布扎饰物选用各色碎布头为制作材料,先按设计腹稿缝成雏形,并留活口,然后填入艾叶等香草,再用丝线刺绣装饰。在布料的选择及彩线的搭配上,较为注意原色的对比,给人以热烈明快的感觉。在造型上充分运用布扎的特点,大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尽量弥补布扎在造型上的局限,使布扎饰物在稚拙中透出可爱生动。
近年来,大理剑川的白族布扎备受青睐,中央电视台、云南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将其作为研究项目,白族布扎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怀珠、刘丽湖等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演。剑川县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举办了多期白族布扎培训班,培养后继人才,使白族布扎与旅游结合,融入生活,拓宽了传承发展的空间,生产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白布扎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南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青睐。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已将其列为研究项目。白布扎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怀珠、刘立户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展览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