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传统制墨的基本原料是松烟(后来也用油烟),是用上等松树烧成,有的还会配以冰片、麝香等中药香料制成。所以用婺源徽墨书写绘画,不粘不涩、不滞不滑,运笔自如,且清香四溢。婺源徽墨不仅成为书法家研究的文房四宝,还广泛应用于工艺制图、装饰艺术、印刷、医学、描瓷等领域。不少制墨名家的墨品,还为历代藏墨家所收藏。婺源徽墨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点烟(又称炼烟)、和胶、杵捣、成型、填金。
婺源徽墨生产工艺主要流程有哪些步骤?
1.点烟(又称炼烟):
旧时建窑炼制松烟,烟煤附于窑壁,冷却后扫下。后用密不透风的烟房炼制油烟,用灯草点燃油灯,每盏灯上倒扣一只瓷碗,烟薰在碗里。清代婺源医家张丹崖曾以《婺源墨烟房》作诗,曰:“吴冰藏处胜如神,婺墨凝烟也足珍。夏到水房浑白雪,冬来烟室尽阳春。人如海怪形全黑,灯若繁星灿比鳞。请看精粗分草细,石泉清润便清真。”
2.和胶:
在入料前,烟煤需要先进行漂洗,并用四十目筛清除杂质,胶的配比须看烟料粗细,胶质优劣,制作时令,销售地区等因素酌定。
3.杵捣:
在所有的制墨原料和胶后,要竭力和拌均匀,然后杵捣。古时制墨以青石作臼,檀木作杵,反复杵捣,如干燥粘杵,可洒少许中药汁,直至捣匀捣透才能出臼。
4.成型:
杵捣后的原料,需要放在墨墩上用六磅锤翻打。中档墨翻打8次,每次谓之一折,每折24锤,高档折次叠加。翻打后的墨裹,按墨模式样称准重量分成小裹,在恒温板上搓成墨丸嵌入墨模,搓时要用手劲按,倷、推、收。入模之墨置于坐担下,以墨工自重压平整。
5.填金:
挤压后的墨待冷却定型才能脱模,脱模的墨经修边后送晾墨场翻晾,再填金。填金即在墨品图案或主要文字上填上金色,也有填上银色或其它彩色颜料,以醒目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