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的瑰宝,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徽墨制作技艺,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历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徽墨制作技艺复杂,如桐油、胡麻油、生漆均有独特的炼制、点烟、冷却、收集、贮藏方法,松烟窑的建造模式、烧火及松枝添加时间与数量、收烟及选胶、熬胶、配料和剂等也各有秘诀。
徽墨制作技艺是非遗吗?
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也有广泛应用。
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和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另外,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以供人们鉴藏,是现代制墨业的一大特色,是中国传统制墨技术的瑰宝,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2006年5月,徽墨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