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的瑰宝,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历代徽墨工艺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潘谷,明代程君房、方于鲁,清代曹素功、胡开文、汪近圣、汪节庵等制墨名家名扬天下。2006年5月,徽墨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徽州区徽墨堂曹素功墨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传承人吴成林多年来苦耕墨业,并将徽墨推向了国际市场。
徽墨是怎样推向国际市场的?
吴成林,1956年生,歙县人,黄山市徽墨堂曹素功墨厂厂长。现为中国国际手工艺术文化交流促进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吴成林自幼酷爱书画,古徽州文化孕育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使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1972年吴成林进入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学习制墨工艺。1982年离开胡开文墨厂创办了徽墨堂曹素功墨厂。
吴成林精通制墨的各个方面,其制作的徽墨手感细腻,坚如石、黑如漆、纹理出色,得到了国内外书画家的一致好评。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部级的展评中得奖。2008年,吴成林的作品《西湖十景》、《棉花耕织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卫视对他做过专访。吴成林还应邀到日本、澳门等地参加徽墨展演,把徽墨推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