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数量来看,京剧作为国剧,肯定比豫剧这种地方戏,也就是河南梆子的观众要多得多。但问题是总给人一种唱豫剧的人比唱京剧的人多的感觉,这和这些年电视上总能看到大人孩子演唱豫剧的节目有关。最起码相对于其他地方戏种,豫剧的群众基础跟热爱程度都有所不同,但相对京剧的影响力更广且门槛不同,掌握难度也有所不同。
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为啥感觉唱豫剧的比唱京剧的人多?
京剧影响更广。
京剧被称为京剧,其实它并不是地方戏,而是徽班等演出团体在乾隆年间进京之后,逐渐发展而来,因为最终诞生在北京,才被称为京剧。京剧地位很高。历史上出现过梅兰芳、周信芳这样的艺术大师,还出现过《四郎探母》、《霸王别姬》、《锁麟囊》这样的经典作品,因此被尊为国剧,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影响力。
而豫剧是一种地方戏,起源于河南,后来流行于河南省及周边一些城市。在地方戏当中属于受众群比较广的,但总“广”不过京剧。豫剧也出过大师,最典型的就是常香玉,代表作品包括《花木兰》和《朝阳沟》等。但总体来说,不管从流派上、代表人物上,还是代表作品上,豫剧还是无法与京剧相比。
群众基础和热爱程度不同。
关键在于群众基础和对它的喜爱程度。由于京剧并非北京的地方戏,北京人对京剧有热爱的,但并不像河南人对土生土长的豫剧爱得那么深。河南卫视专门办了一个戏曲节目《梨园春》,这个节目1994年开播,到现在已经长达25年,收视率直到现在依然不低,这说明什么,就说明豫剧在河南经久不衰,25年很多人出生长大,他们是听着豫剧和唱着豫剧长大的。
从《梨园春》和很多戏曲节目来看,舞台上唱豫剧的人很多,尤其是小朋友,唱的有模有样。般采访中都显示,这些孩子的家里人非常喜欢豫剧,有的三代人都会唱,影响到孩子从小也跟着学会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是京剧和很多地方戏无法比拟的。河南人对豫剧从内心生发出来的爱,也是很多其他剧中的迷比不了的。
门槛不同,掌握难度不同。
将两个剧种进行比较,也能看出很大不同。学京剧还有学豫剧,两者还是有不同的门槛。京剧相对来说旋律悠长,有的高音还非常高,剧情不像豫剧那样贴近百姓生活,因此对于小孩子和初学者来说,最早不是很容易把握。
而豫剧恰恰相反,尤其是对河南人来说。唱豫剧就像平时说话,也不用学什么湖广音、中州韵,因此就很容易上手,再加上一些天分,很快就可以有模有样,这是容易带给人成功感的。
传统戏曲传承期待后来人。
其实不管是京剧还是豫剧,我国的传统戏曲传承还是不够,年轻人的目光更多被抖音和快手吸引,被嘻哈吸引,被小鲜肉的流行歌曲吸引,优美的传统戏曲很容易丢失。一种文化如何才具有吸引力,不是光培养欣赏它的观众,更主要是培养后来人学习它,传承它,这样它们才能具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