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白纸坊太狮将会带来怎样的京城狮王范儿呢?

  舞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1000年前,波斯就通过丝绸之路将狮子等动物运往中国。人们希望用狮子凶猛的形象来驱邪或展示武功,于是人们模仿狮子的行为,做出一种舞蹈。

  白纸坊太狮老会成立于乾隆五年(1740年),成立后的发展断断续续,同治九年,白纸坊的两位大户——当时火药局局长陈子鹤和李庭朴共同出面,重整白纸坊太狮老会。在他们的带领下,太狮老会参加京城各处的演出,逐渐打出名声。1956年左右,北京印钞厂正式成立了舞狮队,开始组织白纸坊太狮活动。

  我国的狮舞有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南狮通常色彩艳丽,形象更接近于年兽;北狮走的则是形,一看就是一只狮子,却看不到舞狮人。北狮又分太狮和少狮,其中“太”是大的意思。北方狮会中,狮子的颜色多是一青一黄,而早年间白纸坊的太狮却是一黄一蓝,并有俗语“黄毛狮子蓝毛犼”,白纸坊太狮则属于北狮。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白纸坊太狮代表性第七代传承人杨敬伟介绍,白纸坊太狮子头最初的设计重70斤,现在也有十四五斤。狮脖子上挂有7个铜铃铛,代表着“喜、怒、哀、思、悲、恐、惊。”头套里面还有两根绳子,舞狮人套上头套后,在需要的时候往回拉绳子,狮头的眼睛就可以眨动。

  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太师的传承迫在眉睫。虽然白白纸坊太狮队积极创新传统表演方式,采用艺术跨界方式,多渠道传播舞狮文化,但如何发现和培养舞狮人才,如何传承和发扬舞狮艺术,仍然是舞狮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白纸坊太狮宣传主任杨春林说,他们有担心了,但却十分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