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京剧作为国粹,到底“粹”在哪里

  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因此被称为国粹。作为国粹,京剧的“粹”体现在与其它地方剧种不同,京剧的发源地并不在北京,与其它的地方剧种不同,京剧的发声并不以当地方言为基础。

  京剧作为国粹,到底“粹”在哪里?

  一、与其它地方剧种不同,京剧的发源地不在北京。所谓地方戏,它的发源地必然在当地。比如,越剧发源在江浙,黄梅戏发源在淮南等等。京剧最早始于徽班进京,也就是徽剧进京。后来汉调进京,即汉剧进京,徽汉合流,史称皮黄戏,再加上吸收昆曲,秦腔,弋阳腔和其它众多地方戏曲曲艺的精华,形成乱弹。乱弹是和流行于宫廷的典雅昆曲作对称的。最后演变为京剧。民国时期,由于北京改为北平,所以一度也称为平剧。解放后恢复京剧称谓。有人说,京剧发源在安徽,湖北,形成于北京,发展在上海,天津,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与其它地方剧种不同,京剧的发声不以当地方言为基础。其他地方戏原则上都是以地方方言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地方戏曲的发声和地方方言没有太大区别。而京剧则完全不同。京剧中虽然也有京白,但是京剧中更多的是采用韵白。难怪有的北京当地人,听了京剧后,认为北京人说话不和京剧中说的话一样啊!很多北京人也听不懂京剧。所以,用京腔京韵来描绘京剧,不很准确。京剧的韵白,其实是以湖广音,中州韵为基础的。有尖团字,上口音,合辙押韵,起伏跌宕,恰似吟诵一般。严格地讲,京剧的韵白是艺术化的语言,既不是某地的方言,也不是生活中的语言。

  比如水墨画,油画都不是照片,芭蕾舞的踮脚行进与日常行走不同一样。京剧的韵白偶尔作为调侃娱乐可以,如果真的用于日常生活,拿腔拿调,不免滑稽可笑。这里顺便说一句,有人提议京剧取消韵白,虽然作为尝试也未尝不可。但是,彻底取消韵白,必将失去京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很难再称为京剧。这实际上可能会使京剧真的成了北京的地方戏了。这就和水墨画一定要像照片,芭蕾舞不踮脚一样。事实证明,有了白话文,现代诗,绝对不能取消或者取代文言文,格律诗。京剧也一样。京剧要姓京,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京剧要完全采用北京话,普通话。另外,京剧除了有韵白,京白外,还有介乎于京白和韵白之间的风搅雪,苏白(苏州话),地方白等等。京剧的地方白不是临时套用的,而是特定剧目的特定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