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京剧不是地方戏又为什么会是国粹呢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其他的娱乐文化不断在崛起,但京剧却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有国粹之称。京剧能被称为中国国粹的原因包括:作为国粹,京剧是举世公认的。跟历史形成原因也有关系同时可由其独特的魅力决定。

  京剧不是地方戏又为什么会是国粹呢?

  一、京剧作为国粹是举世普遍公认的。

  京剧是国粹不是某个大人物封的,也不是哪个学术权威认定的。而是国人普遍认同,国际学术界共同接受的。世界上有三大表演体系,这就是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西特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前两个是西方的表演体系,而惟独梅兰芳体系是东方的。作为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30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看完梅兰芳的表演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看了梅兰芳的手,世上别人的手都可以跺掉了。可见京剧的表演是如此的精湛和深厚。这是其它任何剧种无法比拟的。

  二、京剧作为国粹是历史形成的。

  虽然京剧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它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民间,京剧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艺术仅仅停留在民间,没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加工润色,充其量还是民间,民俗艺术(这不是贬低民间,民俗艺术)。大多数地方戏都是这样。反过来说,如果一门艺术进入上层社会之后,仅仅停留在上层社会,不回到民间,那么它就只能成为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宫廷艺术了。比如昆曲就是如此(这不是说昆曲不好)。而京剧却恰恰相反。它来源于民间,加工于上层,然后又回到了民间。京剧鼎盛时期,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黎民百姓,哼上几段京剧成了时尚,成了流行。所以,京剧作为国粹,是不奇怪的。

  三、京剧作为国粹是京剧独特魅力所决定的。

  京剧的魅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京剧的独特性。

  有一句精辟的说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成为国粹,首先必须它是独一无二的。京剧,中医和国画并称为国粹,就是因为它们的独特性。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的。

  2、京剧的综合性。

  外国人看京剧,如果是<大探二>,肯定会说是歌剧,而要是看了<连升店>肯定会说是话剧,看了<小放牛>肯定会说是舞剧,看了<三岔口>肯定会说是哑剧。但其实京剧是集歌,舞,演于一炉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人把京剧列为戏剧的一种,其实这是错误的。戏剧是电影发明前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狭义上讲就是话剧。话剧属于写实的艺术形式。而京剧则更多的是写意。它倒和意大利的歌剧有点类似。而意大利的歌剧只重于唱,没有什么对白,更没有做工和武打。所以说,京剧涵盖的范围很大,综合性更强。

  3、京剧的大众性。

  有人始终认为京剧是高雅艺术,不是平民百姓娱乐的。其实恰恰相反,京剧的大众性十分强。京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大众性的特点尤为明显。京剧的票友是位列其它地方戏首位的。京剧的票房遍布全国各地。京剧的票友从老到少,从南到北,从华人到外国友人,各行各业,不分男女,没有尊悲,无计其数。有人这样说过,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京剧票房。可见,京剧的魅力和影响。堪称日不落大戏。如果一个电影,一个话剧上演百场,好象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了。但是,京剧的经典剧目,如,<四郎探母><苏三起解>,演出了多少场已经无法统计。京剧不像电影,要票戏,有诸多不便。而京剧只要一把京胡,一个好嗓子,就完全可以自娱自乐了。京剧的自乐形式既可以彩唱,也可以做唱,还可以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