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你知道丰城岳家狮是为纪念岳飞的什么事迹融合岳家拳而来的吗?

  丰城岳家狮,俗称“打狮子”,具有百家之长兼文韬武略的特点,岳家舞狮,脱胎于汉族的南狮、北狮,是江西省丰城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舞狮活动,集岳家的拳力、勇、险、柔、刚、斗于一体。

  丰城岳家狮可追溯到宋代。岳飞遇害后,岳家军将士多数散落在江南数省,岳家拳因此传播广泛。丰城岳家狮为明代爱国名将、丰城人邓子龙所创。他幼年师从著名学者、武师罗洪先,相传罗洪先的先祖曾为岳家军旧部,是岳家拳的正宗传人。邓子龙继承了岳家拳,其文才、武学、品行修养无一不效法于岳飞,以至于他的气度、抱负甚至遭遇亦与岳飞极其相似。

  明万历年间,邓子龙率兵大破缅酋万象阵,平定西南边乱,后被人谗言所陷,遭贬回到故里。在老家邓家村赋闲期间,他在乡民中积极传授岳家拳,将本地“字门拳”与岳家“硬门拳”糅为一体,充分扩展岳家拳威、雄、险的特色,并独创“岳家狮”,将邓家村冠名为“狮子邓家”,在村前立千斤石狮以铭记。自此,岳家狮很快影响到新建、安义和清江等地区。

  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初一,新建县(区)西山万寿宫大开庙门,丰城舞狮班师傅为争夺头香,带领徒子徒孙们纷涌而来,其阵势蔚为壮观,留下“丰城百狮上西山”之说。

  中国舞狮分南狮、北狮或文狮、武狮,大致有岳、赵、余、杨四大派别。而“丰城岳家狮”以岳家拳为功底,强调硬功夫,最忌花拳绣腿,着重于“三阴”“三阳”,静而不止,躁而不乱,有将帅风度。“迈方步”“引颈”“伸懒”“抖头”“梳须”“舔尘”“舔前后腿”等动作属阴内功,如岳飞书法轻松、洒脱、豪放;跳、吼、滚翻、腾跃、狂躁、仰首等动作为阳硬功,似“仰天长啸”“怒发冲冠”的英雄气概,与岳飞《满江红》词意相印证。

  岳家狮在道具、制作、音乐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风格。狮衣除背脊上用黑、黄、绿、白四种苎麻制作狮毛以区分狮子种类外,不加任何修饰,显得朴实大度。背脊上突出狮毛,寓意岳母在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为孝子,后人为纪念岳母,规定表演者一律不准打赤膊,并有“拜母”专门动作,以示岳家军军纪威严和对岳母的尊重。舞狮前的武术表演,第一是长枪,第二是铜锤,意为“慕师”,缅怀老祖宗。音乐以锣、鼓、钹三件简单打击乐配以“仓才才仓才”“仓才衣才才仓”,极其简易的曲谱,充分显示岳家军的硬朗作风和严明军纪。

  从明至清,岳家狮一直在民间传承。丰城以赣江为界,分为河东、河西,因而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武谚:河东拳棒河西枪,南门狮子北门桩。新中国初期,丰城舞岳家狮著名的“老座”有金郭罗家“葫芦咀”、段潭洲上陈良万、泰昌米铺毛老三、拖船万寿宫杨开元、河西铁路老五等。建国十周年大庆,全市参加庆祝活动的岳家狮队亦不下50支,可见丰城被称之为“岳家狮之乡”并非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