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仅仅流行于沈丘的文狮舞为何没有传到其他地方呢?

  中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犹如一颗星星。在众多精彩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中,沈丘回族文舞狮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中原地区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独树一帜。

  文狮舞是豫东平原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全国仅存沈丘槐店镇一处。可是,文狮舞仅仅流行于沈丘,省内甚至是周口的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听过见过。比如十几公里外的项城就没有。我猜,可能是回族同胞的体魄比较强建吧,一个文狮狮头就好几公斤,单举着不算,还要做各种动作,没有好的体魄大概是不行的。

  相信大家都非常爱看《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电影情节倒是其次,只是那舞狮暗藏着打斗的场面,极大地满足了小屁孩爱看热闹的心理。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天南海北,但逢佳节,总能看到舞狮队伍的身影。甚至是新店开业,也偶尔会有热热闹闹地舞狮舞狮表演。虽然没有黄飞鸿里那样激烈的武打动作,但一个人领着狮子来回扭啊扭的也很欢乐。

  然而,和豆腐脑、粽子的甜咸党一样,舞狮也有南北之分。南狮的狮头是用竹制的,先用竹篾扎出框架,贴上砂纸、蚊帐布和镭射纸之后,再一点一点涂上颜色。这样的材质相对灵巧,扎出的狮头骨骼分明,眼睛能眨,非常适合舞狮者表现灵动和阳刚。

  南狮都是雄狮,演出时,不但要做展示出狮子的各种姿态,还要穿插高难度的表演,比如走钢丝、腾空跳。黄飞鸿的狮王争霸就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扎狮头+舞狮+武功”的南狮表演。

  北狮在造型上与南狮不同,狮头一般都是木雕的,眼睛、耳朵、嘴巴都可以自由活动。在具体的表演节目上,南狮是两只狮子PK,北狮则需要“人狮共舞”:两人扮演狮子,另一个饰武士,手拿绣球,领导狮子起舞。  除此之外,北狮最大的特点是有雌雄之分。雄狮与南狮一样,旨在表现雄性的雄壮和威武,项目大多是跳跃、跌扑、腾转、踩球、登杆、攀顶。因此,我们看到的那些上蹿下跳、打打闹闹的舞狮都是雄狮,或者成为“武狮”。

  在沈丘槐店回族镇,流传着一种别有风情的民间舞狮形式——“文狮舞”。这文狮就是雌狮,充满了中国北方浓厚的民情,以柔美多姿、低首相怜、舞技之美妙而著称。文狮表演的重点不是争霸,而是突出的是雌狮的温驯神态,比如狮子搔痒、打滚、舔毛、抖毛、吞绣球、生幼崽等,非常具有生活气息。

  据说文狮舞起源于元代,是一个的波斯人编创的。说起来那个波斯人也可怜,被蒙古皇帝抓壮丁抓到汴京城跟金国打仗。金朝被灭,按说可以回波斯了吧?那个人又被强行留在了“京郊八环”外的槐店进行传教。波斯人既痛恨大元朝,又被中原文化吸引,于是编了一套文狮舞。

  据清光绪《槐坊厅志·艺文志》载:“狮子百兽之王,它怒吼一声,所有的动物都不敢出山了。雌狮劝雄狮说:和睦相处,仍然不失威严。”这段记载,道出了海鼻耳编创文狮舞的寓意:感化元朝统治者,减少高压政治。

  狮子比喻元朝统治者,雄狮不再怒吼,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至此,母狮温和、慈爱的艺术造型在沈丘槐店回族镇产生并流传于世。当然,波斯人在文狮舞里加入了自己的小私心——波斯元素。狮子本来就是产自波斯的“舶来品”;伴奏的乐器除了大鼓、锣、钹以外,还有一种波斯螺号“别里子”。

  文狮舞自元代产生,经过明代的发展丰富,在清代中叶成熟,形成了独角虎、麒麟、雌狮三兽共舞的场面。槐店文狮隶属于北狮,因此,在制作工艺上与北狮异曲同工:先用土坯塑型,反复张贴纸张或麻布。然后打碎泥巴外壳,用细笔沾着油漆,给头部画上睫毛、鼻孔、牙齿、角。

  三兽的面部底色是不同的,独角虎的脸是橘色,麒麟是蓝色,雌狮是金色。浓艳的色彩,搭配上方正古朴的造型,狮头看起来有些呆萌。或许,这也正是文狮之“文”的含义:不要武力不要战争,要平安喜乐。独角虎是从独角羊演化而来,独角代表法律,是智慧、无私和公正的化身,是弱势族群渴望民族平等的一种心声。

  麒麟自古就是代表了祥瑞,古书中说它的身体如鹿,身长鳞甲,尾巴像牛。而文狮舞中的麒麟长着马头和鹿角,全身披深蓝色鳞甲,狮子尾,显然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出演时,演员擂动重音大鼓,锣、钹敲击铿锵有力,三个别里子手从不同方向吹奏螺号。在音乐声中,独角虎先出场,其次是麒麟。雌狮压轴出场,它先围着圆笼绣不断闻嗅、吻啃,然后将笼绣吞入肚。

  最奇特的一幕马上就要来了:雌狮把“产房”搬到了众目睽睽的公开场所,当众表演生娃,让人目瞪口呆,称奇不已。只见雌狮趴在地上不断颤抖,当观众不明所以的时候,雌狮缓缓站了起来,地上出现了一只小狮子。小狮子几次摇摇欲坠想要站起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雌狮回到幼崽身边,慈爱地舔舐,小狮子终于站了起来。产仔和舐犊是文狮舞的高潮,因此,文狮的“文”还有另一种含义:做子女的,要懂得孝敬父母,报答生养之恩。

  文革期间,文狮舞及其制作技艺遭到破坏,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得益于老艺术家的抢救,得以恢复和传承。如今文舞狮已经成为沈丘回族群众的一项流行活动,表演分为游行和场地两种形式。每逢节日庆典,县城东关的“回民公义文狮会社”都要巡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