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在上海首次演出后,梅兰芳先生感受到了当时京剧的诸多不足。回到北京后,立即开始改革京剧。他认为过去的老戏都是根据古代史实改编的。虽然对我们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过后对人们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他根据这些缺点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根据现代的时事编成新剧,会让人更容易接受,收获也会更大。所以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表情、动作舞蹈、唱腔、伴奏乐器、服装、化妆、舞台等方面的改革。
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表演形式方面做出了哪些改革?
1.表情、动作、舞蹈的改革。
梅兰芳先生在改革京剧的时候丰富了演员表演时的表情、舞蹈、身段,增加了京剧的可看性。我们都知道,想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而梅兰芳先生正是这样,在经历了无数的磨练之后终于颇有成就。演员的庄重,表演的刻意模仿都是在那时候所强调的,让观众看到的只是演员的一板一眼,所以那时候的人主要是“听戏”,梅兰芳先生发现这个问题,并在以后的表演中强调了演员的舞蹈和身段,产生了“花衫”,丰富了行当,让演员的表演更加有看头,观众产生了兴趣,渐渐地就变成了“看戏”。
在之前的《宇宙锋》中,主角赵艳荣原本是正青衣,但在表演时因为没有多少动作,主要强调的是人物庄重的态度,在舞台上笔直地走来走去唱,有时候还会坐下来唱,给人的感觉就是呆滞,甚至“抱着肚子傻唱”就是观众给的评价,所以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听戏,“听戏”也被观众当成京剧欣赏中的最高境界。这种唱法可以说是当时所有京剧演员对京剧表现的一种真实地反映。梅兰芳先生认为在《宇宙锋》中批判封建专制的内容是可取的,但在人物的表演甚至形象上都需要改进。所以对它进行了变动,丰富了主角赵艳荣的表情、动作,特别是旧眼光不赞成采用的身段动作,从而使这出戏变得更有生机,更有看头。在《贵妃醉酒》、《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等剧目中梅兰芳先生都进行了改编,在这其中都增加了大量的舞蹈,使京剧的舞台整体活跃起来,对京剧的改革新形式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梅兰芳先生的舞蹈改编中不是无缘无故,毫无依据的,几乎是从古典文化中吸取的精华。《嫦娥奔月》中嫦娥的身姿让我们想到敦煌壁画、仕女画甚至民间舞蹈;《霸王别姬》中出现的是剑舞,而梅兰芳先生借鉴的却是中国古代的一些武术动作。梅兰芳先生认识到改革应该吸取前辈们的精粹,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慢慢磨练,才能使改革之路成功。
2.唱腔的改革。
在京剧里,老一辈的京剧演员总是遵循一条老规矩。不管是在器乐还是唱腔上面,都没有创新,几乎是上一辈怎么流传下来他们怎么继承下来。而在梅兰芳先生的剧目里,几乎是吹、拉、弹、唱各方面都存在,乐器都有增加。在过去的唱腔中,有的曲牌不能搭配青衣,但是梅兰芳先生却大胆创新,根据剧种的需要打破旧规,吸取其他剧种、行当、以及民间音乐,创造出许多经典的唱腔。《天女散花》是杰出的歌舞剧,在剧中前半部分是歌舞景象,梅兰芳先生采取的是皮黄唱腔,在后半部分梅先生采取了昆曲的唱腔,认为只有昆曲这种华丽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飘逸的舞蹈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天女散花时的优美的动作、逼真的场景。这样的动静结合,给观众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伴奏乐器的改革。
对于京二胡在现代的京剧中的地位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可以说是不能缺少的,而京二胡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地位可以说是离不开梅兰芳先生的智慧,梅兰芳先生在最初的时候是为了伴奏旦角的唱腔才引用的二胡辅助京胡,在经过反复试验之后,觉得其他乐器都不是很理想,最后决定采用的伴奏乐器是二胡。徐兰沅、王少卿又在定弦、随腔伴奏等方面反复研究,旋律以演奏唱腔为主,二胡适当的加花,又加入其他乐器,使二胡的音色与胡琴的音色更为协和,这就是以后京剧中的京二胡。京剧伴奏加入二胡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对伴奏形式改革的开始,也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
当时梅兰芳先生还试图把现代管弦乐加入伴奏中,但是被一些朋友劝阻了,但是因为这样才给我们现代人一个启示,我们如今的京剧都会加入小一些的管弦乐为其伴奏,效果非常好,既不失京剧本来的韵味,又被大众所接受。梅兰芳先生的这种改革、创新非常成功,甚至老一辈的演员都以讥讽的口吻说梅兰芳先生的剧目样样都有,很是热闹。让人们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梅先生改革的成功。
4.服装、化妆、舞台的改革。
我们不管是在观看电视剧还是电影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演员的妆容,所以梅兰芳先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演员的化妆、服装上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发型上面,梅兰芳先生改变了以前演员所梳的大头,他想到了古典的发型,头顶和以前的大头高度差不多,造型根据人物的形象而定,以前京剧中旦角那种任何角色都是大开脸的做法到梅兰芳先生这里彻底改善,出现了片子,使额头不再那么空荡荡的;然后脸型的装饰上改成鹅蛋的形状,这样就会很有线条感;片子又被设计出多种贴法用来表现剧目中人物年龄、性格的不同,这样就会各有各的特色,角色也会更容易区分。在剧中,服装也是一个大问题,梅兰芳先生为自己的戏曲设计了很多种戏服,这些戏服在当时既解决了戏中人物形象的难题,又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印象最深的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舞剑的剑舞衣、《木兰从军》中木兰的战甲衣、《黛玉葬花》中黛玉的葬花衣等等,这可以说是梅兰芳先生在京剧方面又一大创新,在我们以后的舞蹈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嫦娥奔月》使用的追光灯也是梅兰芳先生的重要创新,并且那是在我国京剧舞台上的第一次应用,在现代中,追光技术不只在京剧中受用,在其他舞台上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在舞台布景方面也使用了写实布景,但是和剧中的虚拟表现有很大的矛盾,于是梅兰芳先生在这方面又进行反复的实验,做了取舍调整。在这方面的经验、创新给现代的戏曲提供了经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