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京剧声腔二黄板腔包括哪几种

  二黄板腔是京剧主要声腔之一,特点是柔和流畅、稳重舒缓、深沉抒情。在胡琴上定弦是5、2弦。节奏是板起板落,善于表现深思、忧伤、感叹和悲愤等情绪。两板型包括原板、慢板、快三眼、导了龙、散板、摇板及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

  京剧声腔二黄板腔包括哪几种?

  1.二黄原板:二黄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一板一眼,24拍,节奏平和、顿挫有致,多用于表现情致爽朗、感情细腻的人物。如《洪洋洞》中杨延昭唱的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我也曾征服了塞北西东。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等。

  2.二黄慢板:又称“二黄慢三眼”。一板三眼,44拍,比原板节奏慢一半。其特点是字少腔多,长于叙事和抒情,常作为一剧的核心唱腔。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的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等。

  3.二黄快三眼:与慢板一样,是44拍,在演唱时节奏比慢板稍快,用于急切表达自己的满腹心事。如《洪洋洞》中杨延昭唱的二黄快三眼“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我前番命孟良匣骨搬请,又谁知焦克明他私自后跟。老军报他二人在洪洋洞丧命,去了我左右膀难以飞行。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千岁爷呀”等。

  4.二黄导板:在节奏上是散板的形式,只有一句唱词,就是只有一个上句,列在一个正式唱段的前面,由此引出后面的回龙、原板、慢板、散板等,故名“导板”。二黄导板多用于表现深邃凝重、慷慨激昂、悲愤忧愁、焦灼狂愤等心情,如《逍遥津》中汉献帝唱的二黄导板“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

  5.二黄回龙:又称“碰板”,是指一种迂回婉转的唱腔,是行腔的转折点。常用于表现高亢激昂、感情浓郁的情绪。一般在导板之后大都有一个回龙腔,由扬而抑,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方接下面的原板或慢板等。如《李陵碑》中杨继业唱回龙腔“盼娇儿不由人珠泪双流,我的儿啊”等。

  6.二黄散板:一种自由节拍,是一种无板无眼的唱腔形式可以根据人物情绪在演唱上自由发挥。散板唱腔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其实在演员心目中以及乐队伴奏当中都是有节奏、有尺寸的。其特点是善于表达悲伤、痛苦或愤慨的情绪,如《搜孤救孤)中程婴唱二黄散板“屠贼做事心太狠,三百余口赴幽冥”等。

  7.二黄播板:是一种有板无眼的唱腔形式,在唱腔上的特点是乐队紧打紧拉与演员沉着冷静的慢唱在对比中形成一种和谐。一般适用于表现激动、紧张、沉思、凝重的情绪。如《二进官)中杨波唱的二黄摇板“接过幼主怀中抱,二目圆睁把臣瞧。趁此机会生计巧,浑身上下似水浇难以保朝”等。

  8.喷呐二黄:伴奏乐器不用胡琴而用喷呐,在唱腔结构上和黄一样,只是唱腔旋律带有明显的唢呐味道。唢呐二黄的特点是古朴浑厚、高亢激越,如《罗成叫天》中的罗成唱唢呐二黄导板“黑夜里只杀得马乏人困”等。

  9.反二黄:是指把正二黄的曲调降低四度来唱的唱腔,正一黄定弦为5、2弦,转反二黄后改为1、5弦。上句落在15音,下句落在2音。由于转调后反二黄调门降低了,相应地,唱腔活动区域也就拓宽了。反二黄主要应用于悲剧题材中,其特点是善于表现剧中人物悲壮、慷慨、苍凉、凄楚哀怨的情绪。反二黄板式较为丰富,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多种。在京剧传统戏中,老生、小生、青衣、老旦均有反二黄的唱段。

  如《乌盆记》中刘世昌唱的反二黄慢板:“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细听开怀。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数里太平街。刘世昌祖居有数代,商农为本颇有家财。前三年也曾把货卖,收齐账目转回家来。行至在定远县地界,霎时间老天爷降下雨来。路过赵大窑门以外,借宿一宵惹祸灾。赵大夫妻将我谋害,他把我尸骨何曾葬埋。烧成乌盆窑中卖,幸遇老丈讨债来。可怜我冤仇有三载,有三载,老丈啊!”等。

  10.四平调:又称“平板二黄”,四平调定弦节拍和过门与二黄原板相同,只是唱腔的内部结构与二黄原板不同。四平调能表达欢快愁苦、激动和悲愤等各种感情。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二黄慢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清风亭》张元秀唱四平调“清风亭我遇着他的亲娘到来,叫我无计可耐。纵然叫她认了去,亦非是妈妈你十月怀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