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黄梅戏是什么时候被列入非遗名录的

  黄梅戏的唱腔简单流畅,表演自然细致。它以真实、生动、抒情、快速和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当时,严凤英和王少舫的歌曲《天仙配》使黄梅戏风靡大江南北。他们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甚至在海外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是什么时候被列入非遗名录的?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现流传于安徽安庆、湖北黄梅县等地。经过100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的黄梅戏己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萌芽初期的黄梅戏只有少数表演者,几乎没有什么表演团体。以黄梅戏,山歌、茶歌等结合旱船、龙舟民间歌舞的形式,在庙会或者过年过节时演唱。由牵头人把自愿者们联络起来,随时自由结合,演唱完毕,又都各自散去,下次再演唱,则再重新组合起来。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艺术。是为观众而存在着的艺术。她们演出主要是依赖着观众基础。黄梅戏如果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也就要有更多的艺术创新,要依照观众的需求作为艺术创作再融入老一辈艺术家们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有这样做,黄梅戏艺术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才会走得更远、更长。只有这样黄梅戏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才会永久的独树一帜。才会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喜爱。祝愿祖国这朵清新靓丽的黄梅之花永远开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