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黄梅戏之所以从乡村走向世界有哪些优点

  黄梅戏过去主要流传于江淮两岸的城市和乡村。解放前,皖西也有专业的黄梅戏剧团。黄梅戏和其他地方戏一样,是深受劳动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表演。在农村中喜庆季节如插秧、秋收以及各类庙会、酬神等活动,就有黄梅戏的大型演出活动。黄梅戏的剧本其实很多,比如反应劳动生活的刘凤英捡柴、点大麦、卖老布、打猪草、打豆腐。现在的剧本已经突破了刚开始的三十六本了,达到几百种之多。黄梅戏一般按照剧目的分类,分为悲剧、喜剧、情剧三种。比较著名的悲剧的孟姜女、荞麦记,喜剧的有金钗记、瞎子闹店、二姑娘观灯。黄梅戏之所以能从农村走向世界,赢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文字通俗易懂,一听就能懂,入门门槛低,曲调比较简单,人人都能唱,布景简单,搭起舞台就够了,配用锣鼓打一遍就会,而且黄梅戏兼容了越剧和京剧。

  黄梅戏之所以从乡村走向世界有哪些优点?

  1.词句通俗易懂,一听就懂,入门门槛低。

  比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卖身,为了父亲病倒无钱请医生的唱词,都是普通的白话文。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一同进京赶考的情形,路上边走边唱,祝英台唱:前面走的是梁公子?梁山伯唱道:后面走的是祝秀才?词句没有其他地方戏剧那种难懂或者难以捉摸。

  2.曲调比较简易,大家都能唱。

  黄梅戏的曲调没有京剧那么程序化。比如各个角色老生小生青衣等唱腔基本相似,另外黄梅戏比较有特点的是有神仙调和阴魂调,属于比较难唱的调法了。记得在湖南卫视的《偶像来了》中的一期何炅和谢娜、欧阳娜娜就通过一期简短学习黄梅戏,表演了《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三个曲目。

  3.布景简单,搭个台就行,配用锣鼓打一遍就会。

  因为以前很多黄梅戏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对于布景要求很低,有利于节省开支,脸谱也很简单。黄梅戏中的文武戏没有京剧那样复杂,京剧中文场有西皮、二黄,武场有急急风、水底鱼等,初学者需要不断学习。但是黄梅戏一般用锣鼓或者二胡进行替代,没有特殊的调门,只要顺着腔调进行伴奏即可。

  4.黄梅戏兼容越剧和京剧。

  黄梅戏的句子多少三三六的唱法,像京剧《临江驿》、越剧《梁山伯祝英台》,歌剧《白马女》都非常容易改成黄梅腔。

  黄梅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演艺术,深得观众喜爱,也作为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吸引着更多的曲艺和音乐爱好者传承它创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