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戏曲文化。黄梅戏最开始的伴奏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大锣、小锣、扁形圆鼓,即所谓“三打七唱”,这里说到的“三打七唱”是指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这也是最早的时候,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之后黄梅戏的表演形式慢慢改变,在抗战时期,黄梅戏的表演形式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来又尝试用二胡伴奏,但是这两种变革都未能被推广开来,直到到建国初期,黄梅戏的伴奏变革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会听到的黄梅戏的表演形式。
黄梅戏的最初的伴奏乐器有哪几种?
大锣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它是一种打击乐器,属于锣的一种。因为它的个头比较大,锣面很宽,因此得名。锣面各部分的发音高低都不同,中心发音较低,靠边的部分发音较高,演奏者通过击奏不同的锣面部位,来来击打出不同的声音。大锣拥有粗犷、洪亮的音色,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所以在进行音乐演奏时,大锣回作为伴奏和合奏来使用。
小锣也是锣的一种。因锣面直径约22厘米,锣面较小而得名小锣。这种乐器在演奏时,需要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与大锣完全不同,他的声音明亮、清脆,在京剧伴奏中很常见,它需要与大锣合作使用,通过和大锣配合击打出有节奏的音乐,来起到衬托和加强效果的作用。这种乐器除了可以突出其音色特点外,也会在表演中敲击花点,以此达到丰富合奏的效果。
扁形圆鼓是黄梅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它是一种打击乐器,又被称作战鼓。这种乐器扁鼓圆形,鼓框木制,两面蒙羊皮或牛皮,用绳索绷紧,鼓面直径为37~45厘米,通过击打发出直击人心的声音。在最初主要用于宗教音乐和民间婚礼是使用,在演奏扁鼓时,需要将鼓置于地上或斜挂于胸前,然后右手执木制鼓棰敲击,左手直接拍击鼓面,也可置于鼓架架上演奏。扁形圆鼓的演奏风格与长鼓比较相似,它的节奏变化比较多,它也是黄梅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