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豫剧是什么时候被列入非遗名录的?

  豫剧,中国五大戏剧之一,起源于河南开封。其声调铿锵大气,抑扬顿挫,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豫剧以河南腔为载体,经过继承、改革、创新而形成。以其极具艺术特色而深受大众喜爱,在我国成立后,由于河南被称为“豫”,所以又被称为“豫戏”,并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的一段唱腔”。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是什么时候被列入非遗名录的?

  “豫剧”最初是河南特有的剧种,最初被称为“河南梆子”和“河南高调”,是中国地区最大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在所有的地方戏剧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因前期的戏曲艺人以原声调唱,在唱法和收唱法中使用了“讴”的假音,也称为"河南讴"。在河南省西部山区称为靠山吼。它是中国梆子戏极其重要的一个剧种,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戏剧,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报的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豫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豫剧与京剧、越剧并称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了数百年。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豫剧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