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连州布袋木狮舞你看过吗?为何被称为“连州瑶族历史的活化石”?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木狮”,属于瑶族祭祀舞蹈,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着铭记祖先迁徙艰辛,祈求人民生存繁荣的美好意愿。瑶族的布袋木狮舞多在农历十月的收获季节和次年春耕前举行,流传于连州市三水、瑶安等乡村。

  布袋木狮是瑶族喜闻乐见的一种道具舞,狮头用泡桐木雕凿而成,长约40公分,宽约25公分,稍成长方形状。分上下两块,上为狮子面部,下为狮子下腭唇齿。狮被用一黄布袋,内可藏若干人。木狮舞动,鼓乐齐奏,木狮头按乐曲节拍往前一甩,两唇一合,发出“啯啯”的响声,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木狮每构成一个图形为之象(亦叫一景),总共有72象(景)。据老艺人说:“木狮表现瑶民漂洋过海的波折。故把木狮72象(景)归纳为喜、悲、护、想报、形、反等七类。另外,还有牵狮表演,此时以唱为主,配有唢呐伴奏,有领有扣,悦耳动听,气氛浓烈。演唱内容多唱新年贺话,曲调有二,三种,深受群众欢迎。

  瑶族布袋木狮舞的动作保留传统的舞犬,套路可分为“狮子滚俏”、“乌龟爬沙”、“变青山”、“狮子生仔”、“狮子摆台”、“狮子牵仔”。每套有十二个动作,共七十二个动作。木狮舞每个动作构成一个图形,为之象(亦叫景),总共有72象(景)。据说,每个套路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借狮子的动态行为,寓意瑶族先祖漂洋过海,长途迁徙的波折。故木狮舞72象(景)还可归纳为喜、悲、护、想、报、形、反等七类。表演伴奏所用乐器为唢呐、大、小釵等。

  布袋木狮所表演的内容,反映其族系“事件”较多,表现狮子本本身内容较少。从动作上保留舞犬痕迹较多,表现狮子神态,形象少,且从外形看不大象狮子。所以从布袋木狮的谓称来看,布袋与木质结构是准确的。曰“狮”似乎欠贴切。或许说明这种艺术形成的演变较为缓慢,从舞犬转换成舞狮仍未来得及融汇吸收汉族舞狮的艺术特点,这是因为其民族的图腾崇拜和民族心理的缘故。

  瑶族布袋木狮舞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反映着族内事件,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浓缩表现了当地瑶族的文化艺术及风情习俗,其多元的文化特征颇具学术研究价值。瑶族布袋木狮舞又被称为“连州瑶族历史的活化石”。

  布袋木狮舞表演、瑶族风情体验、竹林冰挂赏景,山水瑶乡挂榜村的特色景观已成为旅游招牌,旅游产业的发展既能为非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又能激发村民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在唢呐声和歌声中,布袋木狮舞不仅展现了瑶乡独有的特色,更将我们带回到几千年前瑶族先民迁徙的故事氛围中。这个神秘而接地气的非物质项目,也将在传承中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