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艺术的基础,就民族戏剧而言,文化是其形成的根本。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五大剧种是通过吸收周边民族的文化而积累起来的,最终在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下形成了大众化的戏曲形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戏曲剧种发展的关键。山西蒲剧吸收了晋西北、山陕地区吸收了地方民歌、锣鼓、杂技、昆曲等众多艺术形式。河南豫剧在唱腔上也富含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等几种曲调,无论是蒲剧还是豫剧,都是在融合周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艺术成就。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创新。只有不断融入新元素,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才能更好地把这种民族戏曲传承下去。
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是怎么成功进行现代转型的?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要发展蒲剧和豫剧,必须吸收现代艺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破传统戏曲的局限性,结合西方的歌剧、声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中西结合、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契机,把西方文化与中式戏曲融合在一起。当然这会给传统的艺术带来极大的挑战。但是艺术的形成、发展、延续也是自然法则的一种,要想使得传统戏曲在当今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做出突破性的转型,在保留传统核心文化的基础上,相应地吸收现代因素,适当地做出转变。
在一带一路文化的影响下,中西文化的融合也在迅速增加,而且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前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西方音乐、器乐、民族音乐的理念等都使得我们看到了艺术中全新的领域。这样对于蒲剧、豫剧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戏剧的表演在舞台上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尝试着采用现代的舞台设计,增加美术、灯光、音响的舞台设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融入多媒体、影像技术、装置艺术等,形成现代科技与戏曲的完美结合,这样画面效果更加真实。
中国传统戏剧除了保留自己的艺术特点之外,还可以学习一些西方的音乐剧、歌剧中对于舞蹈、剧情、表演等方面的经验。戏曲创作都是来自民间故事,通常是一些传统的故事,那么现代的我们可否将现代社会里发生的故事编写成剧本,用传统的戏曲唱腔来表达现代的故事情节。器乐的融入是现代戏曲文化“走出来”的最基本形式,在山西,很多地方表演蒲剧的时候,可以看到现代器乐的融入,例如很多戏曲班子的乐队伴奏增加了电子琴、长笛,这两种乐器与传统乐器搭配十分默契。
《花嫁新娘》源自台湾民间故事,它表达的是一种喜庆的气氛,更是民间婚俗嫁娶的一种形式。这出戏融入了话剧的表现形式,搭配上梆子唱腔给人的感觉十分奇特,既有新奇又有传统在里面,受到观众喜爱。当你分析这部剧的时候,你会发现,之所以这部戏里可以融入多种唱腔、不同的曲调,与话剧、歌舞艺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些形式的融入,使得《花嫁新娘》整体上突破了传统戏曲的束缚,变得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这也是它流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