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古老历史的蒲剧与豫剧艺术,在当今的文艺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如果想要生存下去,要想突破传统,跟上时代发展,就必须注重观众对艺术的审美趋向,要紧随时代进行创新。两个剧种应不再局限于两省的地方性,可大胆将两地的民俗民风嵌入进来,例如《河南小曲》《编花篮》《牧羊曲》《想亲亲》《赶嫁妆》《父老乡亲》《采槟榔》等民歌大部分来自于河南地区,可以尝试由山西梆子老艺人对以上作品进行调整与编写,改编成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歌,再融入到山西蒲剧,也不失为创新发展的一种手段。
蒲剧跟豫剧应该如何发展创新?
如果把民歌融入到蒲剧、豫剧的剧本中,民歌唱腔的通俗性就会弥补传统戏曲唱腔的冗长的不足,一方面加快表演节奏,另一方面表演形式也会逐渐新颖,更加具有普适化更易被大众接受。其次,两个剧种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目前豫剧发展的思路比较清晰。可以尝试将地方民歌、二人台和地方戏种等不同的形式融入到戏曲的文本创作中来,以此来突出旋律,打破固有的形式。蒲剧可借用以上的方法,对于山西蒲剧来说,多种元素的融入会使得蒲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具有丰富的变化,也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更能体现出三晋文化的特色。
传统的板腔体过过于强调音乐的逻辑性,多以依靠固定形式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和推动剧情发展,而豫剧则能相对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当代的豫剧作品能更好地发挥出豫剧本身的唱腔魅力,也给予了大众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型当代豫剧《燕振昌》便是最有代表的作品,大胆尝试融合现代创作手法,强调欣赏音乐的感情大于理性,在这一点上与西方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发展轨迹不谋而合。对于现代新戏曲,可以摸索创作一些更贴近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丰富题材类别,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提升戏曲的观众基础。
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渊源深厚,但也各有特色。尤其是戏曲与地域的结合,真正形成了地方戏的魅力。可以说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从时代发展来看,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河南豫剧要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山西蒲剧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开拓进取,奋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