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辟邪仪式的民间舞蹈,经过长期的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来,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南丰傩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随着“乡傩”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2005年底,全县有130多个傩班,2000多个民间艺人,保留了100多个具有原生形态特征的傩舞节目和100多种、2000枚傩面具,加上不同风格流派的傩伴奏音乐、服饰道具等,构成独具特色的南丰傩文化。仪式舞主要有石邮等地的“驱疫舞“和上甘等地的”搜除舞“;娱乐舞则有近百个传统节目,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南丰傩舞包括俗自然保护区“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等多种形态的面具舞。班队多以自然村为单位,艺人均为农民。每年春节“起傩”,走村串户演傩舞,娱神娱人,祝福纳吉。
南丰傩文化的丰富性和坚固性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南丰傩文化也成为中国傩文化研究的热点。自1991年以来,已有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访问过南丰。中央电视台、江西、天津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频道先后拍摄了傩文化专题片。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江西“傩舞之乡”,1996年,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