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大同刀削面的由来有什么历史传说

  刀削面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面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在北方盛行,建于元朝,是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并称为中国五大面食。在山西的面食中,刀削面是最有名的。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是真正的面食之王。刀削面全是用刀削因此得名,去过山西的人,都想吃一碗刀削面,品尝一下地方的美味佳肴。

  大同刀削面的由来有什么历史传说?

  传说刀削面是蒙古人进入中原时怕汉人起义造反,把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蒙古人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

  在出蒙古人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灵机一动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就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

  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吃极啦!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刀削面由此而出了名,慢慢的传边了整个晋中大地至今。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在全国各地做刀削面的,大多采用劲面王的制面工艺,这样做出的面穗,一出面多,二是面劲道。另外刀削面之奥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里的调料也是五花八门,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