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徽州臭鳜鱼的传说,你听过哪个

  臭鳜鱼在徽州统称“桶鲜鱼”或是“腌鲜鱼”,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讲究重油、重色、重火功,臭鳜鱼可谓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地区的口味的传承总是有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关于臭鳜鱼的传说很多。一起来了解看看一下。

  徽州臭鳜鱼的传说,你听过哪个?

  传说一、常见的说法是,徽州古时候地处山区,只有小溪、重峦叠嶂,只有小溪、小河和新安江,少有江河大鱼,所以要吃鳜鱼就要在天冷的时节从铜陵、贵池等地靠挑夫用原始的肩挑方式进入徽州,这一来一往最快也要六七天的时间,以当时的条件,十有八九鲜鱼都得臭了。

  有一名州府衙役叫王小二的,想要讨好知府大人,又顺便赚些银子,也兼职干起了贩卖鳜鱼的,不料鱼在途中腐臭了,情急之下,王小二叫挑夫将鱼刮鳞剔腮、开肠破肚,在周身抹一层厚厚的盐除臭,然后用重油重料的方式红烧了,于是似臭非臭间又多了一份难得的鲜香,很快受到了食客们的大加赞赏,一跃成为徽州菜的“角儿”!

  传说二、相传南宋年间,古徽州地区商人每年在春夏交替,鳜鱼最为肥美之时捕捞,顺新安江而下运到当时都城临安去贩卖。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和保鲜条件的落后,经常因天气炎热造成腐烂而损失惨重。一次一位商人损失之后,生活难以继续,他的妻子尝试将已变质的鳜鱼,用菜籽油煎炸后用酱料、葱、姜烧制,发现鱼臭味全无,反而有一种淡淡的特殊香味,鱼肉温润如玉,呈蒜瓣状,入口鲜嫩有嚼劲,比之新鲜鳜鱼别有一番风味。

  不仅是臭鳜鱼,徽菜中的很多名菜都有类似的历史渊源。徽州自古资源少、人口多,于是当地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去闯世界、讨生活,这段漫长的旅途上,像臭鳜鱼、毛豆腐这种风干或是腌渍过的食物更便于保存和携带。

  现在交通发达,徽菜餐馆遍布全国,不用到徽州也能体验徽州美食。安徽人家,传承徽菜经典,臭鳜鱼几乎是每桌必点,毛豆腐,舌尖上的美食,也是人们热衷的徽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