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卡斯达温舞由来传说有哪些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阿坝州的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卡斯达温"。"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该舞气势雄壮,规模庞大;在音乐上,有着各民族中独树一帜,难以多见的风格特征--二声部。

  卡斯达温舞由来传说有哪些?

  据考证,“卡斯达温”最初可能是古羌部落在游牧和狩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祭祀仪式。唐代以前,由于黑水河流域战事连连,它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所举行的一种征战祭祀活动,已成为年节、庆典、喜丧等祭祀仪式中的歌舞活动。在卡斯达温的表演过程中,舞者反复吟唱的旋律为10小节,属2/4拍和1/4的混合节奏并在1/4拍时出现连续的强拍,表演者也因此能够更好地利用不同的强拍节奏以表现出雄壮、有力的艺术气势,而有的学者就将这种气势归纳为整个氐羌系舞蹈的基本共性特征--“虎气”。

  此外,在与黑水一山之隔的理县等羌族人聚集地,也流行卡斯达温或称“跳盔甲”,其舞蹈和黑水地区的卡斯达温也有相同之处。如:"男青年披甲戴盔,肩系铜铃,手执刀、矛、弓、剑等古老兵器,以歌开始,起舞止歌"。又如:"'哈日',羌语意为'我们要进行练兵演习',属出征前誓师的军事舞蹈"等。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偶然的,它既代表了岷江上游地区卡斯达温文化的普遍性,又表明了嘉绒藏族与羌族这两个同出氐羌系民族在文化传承上的共同性。

  从历史渊源上看,“卡斯达温”有远古羌文化与吐蕃文化相融的特点,尤其是呈梯形状的舞蹈文化现象,对黑水民族史、语言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有重要资料价值。"卡斯达温"独具一格的多声部祭祀礼仪歌舞形式,对研究远古高原峡谷地带的部族文化艺术特点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卡斯达温”不仅在音乐、舞蹈上有独到的艺术表现,而且在民俗活动及对迁徙民族人类学基因等研究方面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