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契丹始祖传说的起源故事有哪些

  契丹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契丹”这两个字眼,在一些国家,就是对中国的称呼。比如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以及斯拉夫语,都以契丹(乞台)表示中国。成书于十三世纪后期的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中,将火药称之为“契丹花”,把管状火器称之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等等。可见,当时的契丹人威名远扬,得到世界的共同认可,把东方富裕、繁荣的中国等同于契丹,也让契丹人与契丹帝国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始祖传说,是流传于中国河北省平泉县的民间传说。相传,契丹始祖由“神人乘白马,在平泉县马盂山浮土河生育而形成“契丹八部”。该传说在平泉县源远流长,影响很大,后世当地男糊白马女糊青牛的丧葬习俗即来源于此。

  契丹始祖传说的起源故事有哪些?

  契丹是我国的一个古代民族,曾经建立辽朝(916-1125)。最迟在北魏初年,契丹之名已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契丹立传的是《魏书》,传云:“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迸,与库莫奚分背。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多为寇盗。”北魏破奚、契丹事,据《魏书·库莫奚传》在太祖拓跋寔登国三年(388)。当时所谓契丹国,只是史书记载不同部族或地域的一种说法,并非真的建立起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体制。契丹建立国家已是其见于史料记载五百多年以后,即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后曰应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册”,废除契丹可汗的选举制,确立皇权世袭制,正式建立起专制主义的国家。

  契丹始祖的传说历史悠久。《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志第七就有关于它的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这就是最早的“契丹八部”的来历,他们的部族供奉青牛白马,以表示祭祀祖先。

  这个传说一直以口传形式流传于平泉县及周边地区。留存于世的大长公主墓、石羊石虎辽古墓群、辽枢密院副使窦景庸墓以及有关辽代的传说,特别是当地出土辽代的文物,如辽三彩罐、龙凤纹鎏金银器等,可证实契丹人确实生活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平泉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衢辽蒙”的说法。在辽代时叫神山县,神山就是神人所居之山的意思。从《辽史》和《承德府志》记载来看,可以完全证实马盂山(柳溪乡光头山)确实是契丹始祖的诞生地,也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这一事实。当地男糊白马女糊青牛的丧葬习俗仍在流行。随着时间推移,男子去世仍糊白马,女子去逝时由糊青牛演变成糊黄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