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传说,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地方传说,凝聚着亿万人民对木兰的崇敬之情,是对木兰热爱家国、壮志报国精神的最好肯定和褒扬。抢救、挖掘、保护木兰传说,对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木兰传说中的木兰故里在什么地方?
商丘虞城说。
据史料记载,无论是睢阳、谯、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唐代在此就已经建有木兰庙,现称木兰祠,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按照当地风俗,木兰生前并未出阁,死后只能葬在自家地里面。坟茔所在地就在木兰祠附近,即如今的木兰陵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虞城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天是花木兰的生日,并举办庙会,共同祭奉花木兰。
商丘虞城木兰祠原称“木兰庙”,在唐初就已存在。唐朝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花木兰被唐高宗与武则天追封为“孝烈将军”。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曾在此拜谒木兰庙,写下了《题木兰庙》等传世佳作。宋末因战乱,虞城木兰庙被毁。后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营廓镇酒都监鸟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重塑木兰像。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仪,募捐2500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木兰祠高僧坚让、坚科等又募资修缮、扩建,祠宇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占地400余亩。一直到1940年代,木兰祠还有殿房200余间。另有祠地400余亩,住持僧10余人。祠围墙内外,植有柏、槐。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坐像,现殿塑有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抗日战争时期皆毁于战火。
1944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国民党一位姓田的军官,以祠内藏有八路军为由,纵火焚毁木兰祠。现幸存祠碑两通,一通为元代元统二年所立《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另一通为清朝嘉庆十一年所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庙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延续不衰。
在几次历史劫难中,商丘市虞城县木兰祠保留下来两通古碑,一座元代碑,一座清代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立于大门内东侧,高3.6米,宽l米,1982年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清朝《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西侧,高2.14米,宽0.78米,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辨木兰的时代、身世、事迹等。
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仍清晰可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睢阳(今商丘)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虞城木兰祠中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两块古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立于大门内东侧;清朝《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立于大门外西侧。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证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等等。这两块碑是木兰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证,别的地方都没有这样可信的证据。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虞城县营郭镇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天是花木兰的生日,并举办庙会,共同祭祀“木兰姑娘”的风俗在虞城当地流传一千多年,并形成了一连七日的盛大庙会。
武汉黄陂说。
西汉年间,花木兰出生在黄陂县双龙镇(今姚家集街道)。据当地人说,木兰天池是花木兰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进入木兰天池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被山林围绕的小天池。要从小天池上到大天池,途中要经过一段约长十里的峡谷线路,途中经过一个名为“聪明泉”的水井,传说花木兰小时候在此生活时曾喝过这个井水,后人见长大之后的木兰将军如此聪明,所以就将其取名为“聪明泉”了。上到大坝,大天池的壮阔景观便出现眼前,气势比小天池大了数百倍之多,还可以坐上小船游玩。走过石砌古朴的外婆桥,就来到了木兰将军外婆的“家”。
据史料记载,木兰山始称于南朝齐时期(公元485年),因山上长满木兰花而得名。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记载:“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缪钺的《杜牧传》也记载:“黄州城西北百五十里有木兰山,南齐时曾在此设县,名木兰县,梁朝改名曰梁安县,隋又改为木兰县,唐朝并入黄冈县。
北朝有一首民间故事诗,名《木兰诗》,写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在塞外征战十二年胜利归来的英勇故事。木兰是北方人,本与黄州无关,大概在木兰故事流传之后,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以祀木兰。杜牧也曾来此游赏,作了一首《题木兰庙诗》。”登木兰山途中,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绿帘石,当地学者编造说这是一个唐朝皇帝为表彰木兰将军而立的“木兰将军坊”,上面镌刻着“忠孝勇节”四个大字。牌坊上还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图案,但双凤在上,双龙在下。
踏进山上的木兰殿,在殿里可以看见三尊大型的木兰塑像,塑像形象各不相同,代表了木兰将军三个不同阶段的形象,分别是从军前、从军时、以及成为将军之后的形象。传说木兰山还是千年的香火圣地,从隋唐开始就存在佛道两教,据说以前山上曾经有南天门、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名胜”,黄陂政府经过精心施工建设之后,称其为木兰山古建筑群。据悉,黄陂已制定对木兰文化资源的四大争夺挖掘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