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满族形成、崛起和壮大的地区,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满族文化遗存和内涵。满族民间故事生成于满族由“渔猎”转向“农耕”,并且与汉族文化密切接触、融合,逐渐形成满汉杂糅的文化特征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些特点都鲜明地体现在由辽宁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传承、“记录”他们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故事中。其中主要的故事有石头蛮尼,鄂多哩玛发,罕王的传说跟长白仙女等。
满族民间故事主要内容有哪些?
鄂多哩玛发
呼尔哈河下游有大小二十七个寨子。在这个地方有三群兽群,一个是老熊群,二是野猪群,三是狼群,还有田鼠总是为他们通风报信,然后,在混乱中寻得好处。三个兽群轮番袭扰,人民生活很困苦。后来,从呼尔哈河上游来了一个老人-鄂多哩玛发,他教会人们练习射箭,刀术,最后,打败了三个兽群,人民重新获得幸福生活,而老人又到其他地方去了。鄂多哩玛发后来被供奉为“狩猎神”。
石头蛮尼
据说石头蛮尼是咸丰年间苏木哈拉的大萨玛。他神通广大,除邪去病,解救困难。本篇录了关于他的三则小故事。其一“搭救小牛倌”,讲的是牡丹江中游北岸的一个叫“两家子”的屯子里,一个叫“崇阿”的孩子,十二岁那年给他的四大爷放牛。小崇阿的四大爷外号叫“四尖头”,虐待小崇阿,逼着他整天的劳动,却不让他吃饱饭,也不让他睡好觉,崇阿生活很苦。有一次,牛受惊游到河对岸,崇阿急得哭了,大萨玛帮助了他,并且决定惩罚“四尖头”。他假意把两斗米寄存在四尖头的粮仓里,晚上,米粒变成无数的老鼠,把粮食偷出来,挨家挨户的送粮食。
“四尖头”知道这是崇阿报的信,更加地虐待他。大萨玛决定彻底的惩罚他,施法让他头痛,谁也医不好,只有崇阿可以,这样,崇阿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四尖头”使坏,骗来了能治病的托力,又开始虐待崇阿,可是,托力在他手里就是不好使,最后,“四尖头”就死在了头痛上。其二“搭救采珠人”,讲的是海浪河口的一个贫穷的老采珠人采到一颗稀世的珍珠,却被衙门的昂帮章京以其为假珠为名强行夺去,准备自己进京献宝,大萨玛变成视察的军机大臣,假意将一颗珍珠寄存在他这里,然后施法,让其变成假的,逼其交出珍珠来。其三“搭救卖瓦盆人”,讲的是一个叫牛古录的瓦盆工匠,他家住在小河岔子中间,这一年阴雨连绵,洪水即将到来,可是,牛古录却不知道。大萨玛化身一个老头,闯进屋子,拿起值钱的东西就跑,牛古录就在后面追,这样躲过了一劫。
长白仙女
相传,一天,有三个天女在长白山天池洗澡,老三佛库伦误吞了神鹊衔来的红果,身怀有孕,生下个落地能言的奇男,取名布库哩雍顺,以爱新党罗为氏。一待天男长大,佛库伦告之原委飞天而去。天男折柳编筏,顺江而下,来到三姓地方。这里三姓结仇,每岁残杀无体。这天,一女子江边汲水,发现筏上的奇男,急归告诉里人,众争去观看。女子之父,问天男的来历,天男自称天女所生,专程到此平乱。众无不惊服,随抬回部落,许汲水女子为妻,并公推他为三姓贝勒。从此三姓合好,建立一城,这便是建州女真第一故乡。故事从文化和宗教上所反映出来的是满族人曾历经一段漫长的母系社会阶段,他们对萨满信仰的崇拜,表现在大自然、禽鸟以及有性生殖上。
罕王的传说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流落到明朝总兵李成梁府中当郭阿(满语,勤务兵),因为憨厚老实,所以就叫他小憨。一天李成梁总兵洗脚时,发现小憨“脚踏七星”李成梁大吃一惊,发现这小憨正是朝廷捉拿的“脚踏七星”的真龙天子。于是,暗中命人连夜打造木笼囚车,想捉拿小憨归案。不想酒后将此事告知喜兰。喜兰不忍小憨受害,连夜放小憨逃跑。第二天,李总兵找不到了小憨,将喜兰吊在梁上拷打却没有问出小憨下落。李总兵无奈派人四出追赶。就在危急时刻,一群乌鸦,铺天盖地飞来,遮住了小憨身体。李成梁一看,以为小憨一定是死了,便打马回营。小憨逃生后,上了长自山入伙放山。日后招兵买马,扯旗发明。
老罕王为了报答救过他性命的人和动物,老罕王为后人立下了许多规矩。这就是满族人家家供奉“无事妈妈”,不食狗肉,院内立索洛竿子祭乌鸦等风习的来历。这些传说虽带有某些宿命论的色彩,但反映了满族人民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民族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