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珞巴族始祖传说有什么历史源流

  珞巴族始祖传说是西藏自治区地方传统民间文学,珞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关于本民族的传说、历史故事等只能靠口头传颂,代代相传。其中以歌颂珞巴族祖先的勤劳美德、优良传统、社会功绩等等一系列故事最具代表性,逐渐形成了流传的珞巴族始祖传说(阿巴达尼的传说)。珞巴族始祖传说是珞巴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系列神话,据我们搜集的资料来看,在博嘎尔部落中流传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阿巴达尼的传说有十个左右。

  珞巴族始祖传说有什么历史源流?

  西藏米林县博嘎尔部落的传说认为:天父和地母结合后,生子金东,金东又生子东日,东日生两子日尼、日洛,即阿巴达尼和阿巴达洛。阿巴达尼即为珞巴族祖先,阿巴达洛为藏族祖先。阿巴达尼与太阳的女儿冬尼海依成婚,繁衍了许多个部落和飞禽走兽、虫、家禽、风魔、青蛙、苍蝇、竹女、岩女等,并形成了动物、竹子和岩石为图腾的氏族。经历过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后,推动了部落联盟的形成与巩固。传说还描述了种子的起源和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下的农业文明,以及部落大迁徙等。

  珞巴族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珞瑜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珞巴一词源于藏语,其意为“南方人”,是藏族人对他们的称谓。珞巴族人自古就生息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由于高山阻隔,珞巴族人与外界接触很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珞巴族各部落还在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玉米、旱稻和其他杂粮。

  珞巴民族在劳动,尤其在节庆、宗教礼仪等集体活动中,常常邀请民歌手表演。表演形式有独唱、对唱和排唱。民歌手在演唱时,通常在传统的曲调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出口为歌。歌曲内容多取材于珞巴族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或者是现实中有关政治、历史、自然常识、家庭婚姻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出珞巴族的多彩生活。

  生活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语,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臧缅语系(语支未定)。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之间的方言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珞巴族人还在使用刻木结绳来记事。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藏文。珞巴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