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传说是流传于江苏、山东一带的传统民间文学,是在沿海一带民间流传已久的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民间传说。徐福,字君房,秦代方士,琅琊人,其于公元前219年和前210年,在琅琊台两次上书秦始皇,为其入海寻求神山仙药。公元前210年,徐福率3000名童男女和五谷百工由琅琊台下的琅琊港扬帆启航东渡日本,一去不返。
徐福传说有什么历史渊源?
徐福传说的相关记载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始皇帝本纪》:秦始皇的最后愿望就是能够长生不老。于是,公元前219年,方士徐福登上历史舞台,向始皇帝进言说要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和具有先进工艺的技术人员,并且携带五谷的种子,乘船出东海寻求仙药。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
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征又找到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责怪他。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
长生不老药还没有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两千多年以来,这一传说以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形式口耳相传,世代流播。徐福东渡的传说,从中国古文献的记载来看,大致经历了从《史记》的“人海说”,到《三国志》与《后汉书》的“渡亶洲说”,再到义楚《释氏六帖》的“渡日说”,最后衍生出宋欧阳修的“赍书说”。
徐福传说在日本也相当流行,从九州到本州的二十多处地点,流传着有关徐福的登陆地点、活动遗迹、祠庙和墓葬等传说。同样的遗迹往往重复地见于多处地点,并且长期以来与日本的神道相结合,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像徐福便因地域不同而被祀为农业、医药、乞雨、温泉和纺织之神等等。不过以上的遗迹传说,其年代可考者不早于江户时代(1606—1667年),大抵比较晚近,甚至不少是近现代的产物。
同时,在日本古代文献中载有徐福传说者不过十余种,其中以《神皇正统记》(1339年)为最早,其它大约是17、18世纪以来的记载,最初集中在纪州熊野,后来又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徐福传说在日本文献中的出现比较晚近,大抵是受了五代、宋、元以来中国文献的影响。这些传说又描写得相当具体,甚至还出现中国史籍上从未有过的记述,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这些传说已与日本的神道相结合,使徐福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甚至不少的人还以徐福的后裔自居。徐福传说的流行,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