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阿史拉则是彝族文字的创造者之一。他熟知天文地理,更是有名的彝族祭司,他是传播彝族历史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毕阿史拉则不仅精通本民族的古籍,还熟知本民族的历史、风俗、文化传统,而且在创造彝族文字、继承彝族文化,促进了彝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他创造并丰富了彝族文字,并著书立说,传播彝族文字,这才冲破了彝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历史,给彝族文化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从此以后,拉则在彝族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深受彝族后代的爱戴和敬仰。
毕阿史拉则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传说阿史拉则与土司阿兹额莫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土司败阵;被宫庭关于狱中,他布插神枝念诵1,便使监舍倒塌。民间描述他“呼气则成风,眨眼则下雨,举手则雷鸣,投足则地震”、“一日咒山哗哗倒、一日复山巍巍立。一日来捉鹰,鹰血点点落,一日来打虎,虎头遍地滚,一日来打蛇,蛇首似石堆。”他曾与同时代的毕摩大师阿格说主、阿克伙俄一起参加过宫庭的辩经大赛,获金签筒大奖。
另一个传说是说,拉则幼时若愚若钝,娶妻成家之后,常隐于深山用半猫半鸦的怪物(有的说是猴)所吐之黑血观鹤舞而创字书,至此转聪,为一代书祖,类于汉族的仓额造书之说。或说创字书者为拉则之子格处,舞鹤则是拉则之魂灵所变来指导愚子格处者。拉则曾经对彝文进行过规范整理改革,并根据先世的巫术宗教习俗,收集大量零散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在“百家争鸣”环境中加以创造发挥而编撰过大量经典文学作品的一代大师。
据说,毕阿史拉则曾经在美姑里历格家时与利利阿研商讨建立联姻法、土地法、家支法、封山育林法等地方法规,可见毕阿史拉则又是个立法者,还是个政治系统中的参议员。西昌的勒格阿史家因故发兵攻打美姑时,毕阿史拉则曾作为军师,可知毕阿史拉则在当时的军事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毕阿史拉则先居云南,曾作为使者去凉山各地考察地理山川和居住环境,作为一个毕摩他又是占星家,可见他上知天文,下察地理,可以看作是彝族天文地理学的一代宗师。依《颂毕祖》之记载,说当时凉山地区自然环境凶险,有猛虎、毒蛇、巨鸥、狗熊等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毕阿史拉则创造机关、陷阱、弓箭等将其灭绝,为民除害,可见他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发明家。
阿史拉则可能真的曾住于美姑县的吉特窝伙,并故于此。该处现有闻名遐逐的拉则水井、拉则屋基、拉则放马处和拉则之子格处的墓地等遗迹,彝族民谚和经书已说“毕源自窝伙”。拉则逝后,将重要的经书法具分别传与其各支子孙。经书传给了以尔陈自系的吴其曲比家,至今袭用,只是在辗转传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与阿史拉则时代有了较大差异。法铃则传给了吴其家,后不慎流失(被民间以为神物,现藏于美姑县文化馆)。
法笠传给了以尔比自系的阿鲁家,据说于民改时期在中普雄被收缴流失。其签筒则传给了以尔吉批系的绍体家长子接演支,传至然解拉惹世时因绝嗣而于今美始县瓦古乡的比尔四人赶修祠将签筒和经书等放置其中,由绍体家之弟吉克家的吉史支吉尔洛根小支负责祭祀,各地拉则子孙和民众都有慕名前来拜祀求祈者云,这就是著名的拉则藏经楼。传至吉克绍古世时(大概是民改前不久)因故曾转而由的惹格波氏祭过一次(的惹格波之子现住于美姑县瓦古乡利觉村),到民改时将此祠废毁,其中的签筒(分公、母、子大小三根)则由后来担任过美姑县文化馆馆长的梁昌权同志和两个士兵带回,交给政府置于当时的凉山州府昭觉很久,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此外,在今美姑县九口乡附近也有传为当年拉则咒人时用过的烧石,为当地民众所崇敬,以为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