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永新盾牌舞是怎样从习武防身演变为杂耍舞蹈的呢?

  盾牌舞在永新地区家喻户晓。曾有“不练盾牌不是男子汉”之说,尤其是元宵节,更是不可或缺,深受百姓喜爱。是赣西南山区民俗的历史缩影,展现了激发民族斗志、团结一致的精神。其团队庞大有序,艺术造诣很高。同时她是全民健身娱乐的体育竞赛。

  据《永新县志》记载,盾牌在明以前是境内流行的一种武术器械,供习武防身用,后演变为杂耍舞蹈的工具。盾牌舞在永新有400余年的历史。舞者皆为男性,一手握坚盾,一手执响刀,边跳边舞边吼。盾牌舞有一套传统的、颇具庄严和悲壮色彩的表演形式。其风格特点为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表演时要掌握“推、挡、搭、架、逼、闪、跌、滚”八字诀。习练前有一套令人肃然的仪式,舞者要在族长的带领下杀雄鸡祭祀祖先牌位,其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出生男儿”,显然是古代士兵出征前祭祀仪式的遗风。盾牌舞的主要内容表演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变幻莫测,共分八个阵势,即四角阵、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和收式,动作粗犷、雄健,队形变化奇特、壮美。盾牌舞的音乐也别具一格,采用民间打击乐伴奏,随着情节的发展,时如急风暴雨,万马奔腾;时如丽日和风,信马由疆;时如小桥流水,莺歌燕舞,加上表演过程中不断响起的铿锵的短刀响环声和演员们“嗬嗬”呼喊声,为整个演出营造了无比激烈的气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挖掘整理民间艺术遗产,盾牌舞作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以其独有的特色重焕光彩。1975年,南塘村十几位民间艺人在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表演了盾牌舞,获优秀节目奖和表演奖。1984年,盾牌舞被江西电视台选为民间民间舞蹈集锦节目之一,登上了荧屏。随后,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都将其搬上银幕。2005年5月,盾牌舞参加了南昌国际傩文化艺术节踩街表演,获优秀奖;同年,作为江西省惟一选送的民间艺术节目,赴广东汕尾市参加了首届泛珠三角9+2民间艺术表演大赛,并获银奖。2006年,盾牌舞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永新县南塘村60岁的民间艺人吴三桂为代表性传承人。  盾牌舞的音乐借鉴了灯彩中的唢呐[锣腔],戏曲中的长音花[南路散板],武戏中的快板锣鼓等。随着剧情的发展,这就像是一场暴风雨,还有成千上万的马奔腾。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我相信马是新疆的;如小桥流水,载歌载舞,演出时铿锵的刀声和演员的呐喊声为整场演出营造了极其激烈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