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传说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卢沟桥的修建、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墩斩龙剑、卢沟晓月、卢沟桥与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等方面。关于卢沟桥传说最早的记载现已很难查找,但在民国时期的报刊上曾登载过有关卢沟桥传说的文章。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更让卢沟桥名扬天下。关于卢沟桥的传说故事,均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资料之中。已经初步整理的传说故事分别记录在《卢沟晓月》及《卢沟桥的传说》的专辑中。卢沟桥的传说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很广。不但流传宛平全境,辐射全国,甚至远播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区。与卢沟桥本身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一样,卢沟桥传说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
卢沟桥传说的传说内容有哪些?
传说一:据说最初修建北京城的时候,由于恶龙到处捣乱,洪水的肆虐,让人十分不安。龙王闹一次,百姓就会遭一次殃,有的人只好向北山逃生。为了稳定北京城,传说当时建造北京城的刘伯温要到西山请能够镇山的石头精来稳固北京,震慑恶龙,安定人心。
去哪里找这样的有分量,又能震慑龙王的石头呢?据说在西山脚下有三块多年修炼的石头精。最老的是大青,他修炼了一万多年,道行最大,其次是二青有八千年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本领,三青虽然只有五千年的修行,也非常的厉害。但它们都不谙世事,一味修行,听说只要请来一位就能制服恶龙把北京镇住。刘伯温带上香纸蜡烛供品什么的,明着是给石头精上香,其实是用法术移动石头精,迫使他们到北京为他效力。
刘伯温先是找到了大青,在大青的面前烧香求拜,可惜刘伯温的法术根本不是大青的对手,所以大青纹丝不动。刘伯温又去请二青,他的法术与二青不相上下,刘伯温施法术使二青开始晃动了,可惜只是摇动了一下身子,就不再理睬刘伯温了。最后刘伯温只好去请三青,三青的法力不及刘伯温,只好跟着刘伯温下了山。三青被刘伯温变化成一个乡间童子,跟随在刘伯温的身后,一路行走,这童子十分活跃蹦蹦跳跳走在刘伯温的前面,没多大功夫就来到了永定河畔。
在永定河边上,有个修炼多年的蝎子精,它和龙王一起在水边上长大的,关系密切,彼此称兄道弟。这时候刘伯温带着三青已经走进了它的地盘,蝎子精早就听龙王提起过刘伯温的厉害,心里怨恨着刘伯温,决心要对刘伯温不客气。在三青赶到河边时,蝎子精冷不防举起毒蝎刺,对准三青的脑袋就是一蜇。三青还没有看清是什么东西,头上已经被毒刺刺中,顿时断了气,还原成一块大石头。刘伯温觉得不妙赶到河边,只见三青已经化成了一块极大的青石。
这一突然的事件可把刘伯温给气坏了,他举起宝剑用尽自己的平生之力,刺向蝎子精,由于蝎子精面对修行深厚的石头精施法过力,并且动用了毒刺,法力大衰。用过毒刺后已经感到筋疲力尽,无力反抗。就这样蝎子精也死在了刘伯温的剑下。长而巨大的尾巴从东岸平伸到西岸的地面上,蝎子的身体化作一座城池,就是后来的宛平城。这蝎子尾巴当然就是卢沟桥了。
传说二:话说在很早以前,卢沟桥这个地方儿本来没有桥,只有一个摆渡口,靠近摆渡口附近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却十分的热闹。为了接待过往的行人,因此开了不少的客栈和商号。而这里的摆渡人也由一、两家,发展到了10多家。其中有一家姓田的,本来也是个买卖人,后来他看到摆渡的生意好,也就打了一条船,干起摆渡来了。村庄里有个山西商人姓卢,很会经商,他开的商号生意,比其他人做的都红火,只是他的家小都在山西。这年的秋天,他想回家看看,于是就收拾好行李,把这几年挣的钱财全都打点好,准备启程返家。
当他到达渡口时,正好遇到一个姓田的摆渡人。两个人谈好价钱后,就上了船。姓卢的商人一心就想着早点儿回家,便让摆渡人把船摇的快一点儿,姓田的摆渡人见他钱财不少,便起了歹心,故意慢慢腾腾的磨蹭。那个时候,永定河水,因水大浪急,故也被称作为“无定河”。船到了河心,自然也就摇晃的很厉害,再加上田掌柜坏了心眼儿,于是就故意把船晃来晃去的,这三摇两晃,就把姓卢的商人给晃到水里去了。从此这个摆渡人就不再干摆渡了,他用劫来的不义之财,做起了大买卖。
后来他得了个儿子,孩子很聪明,天天围着他转,特别招人喜欢。这位姓田的商人,对这个儿子是十分的疼爱。可是这孩子到了五岁的时候,突然就变了,每天都要打他爹六个嘴巴,天天如此,不让打,就又哭又闹的。田掌柜为这事儿是十分的苦恼,天天发愁。田掌柜是有吃有喝,财大气粗,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但就怕儿子打嘴巴。这个孩子是怎么变的呢?原来是一个老和尚教的,这个老和尚当年就住在河边儿的一座寺庙里,他亲眼看到了田掌柜害死了姓卢的商人。于是等到田掌柜的儿子长大懂事以后,就把这事告诉了孩子,并教他每天打他爹。孩子记住了这回事儿,回家就照做了。
每天早上起来,也不言语,上去就是三个嘴巴,到晚上还要再打一遍,说什么不打也不行。田掌柜没有办法,只好到庙里,去找这位老和尚求助。老和尚一见田掌柜就问道,田掌柜最近生意不错,日子过的挺舒心把?田掌柜说:哎,别提了,什么都好,就是生了个造孽的孩子,天天打我的嘴巴。老和尚笑了笑说,你没问问他为什么打你啊?田掌柜回答:问了,可什么也问不出来,我即不少他吃,也不少他喝,可他就这么犯浑。老和尚说:不能把,今天你回去后再问问他,就说天也大地也大,儿子你天天打嘴巴,儿子儿子我问你,这嘴巴到底是为什么?田掌柜就记住了这句话并转身回了家。不一会儿,他儿子也来到了寺庙,老和尚见到后就说,今天你爸爸要是再问你,你就说:天也大地也大,你贪财把人推下河,伤天害理出人命,我不打你长不大。孩子就记住了这句话,并也回来家。
到了晚上,儿子又要打他爹,他爹赶忙说:天也大地也大,儿子你天天打嘴巴,儿子儿子我问你,这嘴巴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时候儿子就说了,天也大地也大,你贪财把人推下河,伤天害理出人命,我不打你长不大。说完,就又是三巴掌。姓田的一听,知道自己理亏,就没言语。可是他想,为了这事儿,儿子天天打我,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不行,还得去找那个老和尚。第二天,他又去找那个老和尚,老和尚和他见面后就说,“怎么样,问了吗”?“问了”“那还打吗”“还打”。“孩子说什么了?”孩子说,“天也大地也大,你贪财把人推下河,伤天害理出人命,我不打你长不大。”老和尚说:“那你做过这种事儿吗?”田掌柜这时不说话了,沉默了良久后,说了一句:“做过”。“害的是谁啊?”老和尚问道。田掌柜低着头说道:“卢掌柜的”。
于是,田掌柜就把七八年前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老和尚听完后说到:“哎,这就是冤孽。你这个儿子就是那个被你害死的卢掌柜的转世而来,他今世是在向你报复”。姓田的听完后,就十分害怕,便马上向老和尚求救。这老和尚说“要我救你,也不难,你就破财免灾吧”。田掌柜听完说到“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这孩子别再打我了就成”。老和尚就说,“你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在这儿修一座桥,让过路的人不再受你们这类人的坑害就可以了。等修完后,你儿子就不会再打你了”。姓田的说“那如果他再打呢?”老僧说“再打,你找我”。
田掌柜回去以后,一想起姓卢的,就做噩梦,一晚上也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他就把买卖收了,赶紧着去请了不少的好的工匠,着急忙慌的修桥去了。修了两三个月,就把桥修起来了。那这个桥叫什么名字呢?于是这位姓田的,就又找到那位老和尚,来讨教这座桥的名字。老和尚笑着说到“你这桥是为了向那位姓卢的还账而修建的,是为了消除这场孽缘。现桥已修好,你们之间的帐,就算一笔勾销了。再加上这笔账,是因在水中而起,就用三点水的沟,代替勾销的勾字,这桥我看就叫做卢沟桥吧”。
就这样,在这里就留下了卢沟桥的名号。从此,他的儿子再也不打他了。不过那时田掌柜修的是一座小卢沟桥,不是现在的这座大卢沟桥,现在的卢沟桥是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在明朝正统年间,重修了一次;到了清元年,又重修了一次;清光绪出殡如西陵时,拆了桥帮,于是又修了一次。尽管如此,这则关于老卢沟桥的传说,却在老北京城里,一直的流传至今。警示着后人一定要弃恶扬善。当然,正史里的卢沟桥和其它与卢沟桥有关的民间传说,以后有机会再和各位介绍,咱先简单的说下,上面儿故事里所提到的这位老和尚所在的寺院叫什么?
这位老和尚所在的寺院,据传就是原先位于北京城西南的万佛延寿寺。也就是现在位于丰台区大井村的丰台体育中心院内西南角处。这座庙是由明万历元年审批命名的寺庙。当地人称其为高庙。1949年以前,庙院围墙已不复存在,仅有大悲阁矗立。大悲阁东向,屋顶以塌毁多年,其中有铜铸24手的观音立佛一尊,殿基址上有坐佛一座,为铜铸释迦牟尼像,1967年,寺庙拆除,铜观音立像被破坏,而坐佛幸存。现保存于北京首都博物馆内。1994年丰台区人们政府,将铜观音立像进行了修复,并按原风格修补了头冠和四支手臂。修复后的观音像安放在万佛延寿寺旧址南侧的丰台体育中心内。那里的香火,现在是十分的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