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五台山佛乐流派有哪几种分类

  五台山佛乐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音乐。五台山佛乐随着佛教传入山西地区而兴盛起来。原来的印度梵乐佛曲、呗赞转读,逐渐汲取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民歌、民间器乐等音乐养分,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寺庙音乐。五台山佛教音乐流派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系,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被视为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

  五台山佛乐流派有哪几种分类?

  五台山佛教音乐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系,青庙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典雅庄重;黄庙要求不甚严格,曲调明朗,粗犷奔放,更富有民间色彩。青庙音乐因其普适性强,从五台山向周边地区辐射;黄庙音乐因其民族性,影响主要在五台山地区。

  青庙音乐曲牌和黄庙音乐曲牌构成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具体内涵。青庙系统可分为:瑜珈焰口、唱诵、吹腔和散曲4个部分,留传下来的约有40多首,在佛教法事活动中常用的有《华严会》《普庵咒》《千声佛》等。青庙音乐中的吹腔是法事中的纯器乐曲,主要曲目有《上经台》《秘摩岩》《普庵咒》《云中鸟》《进兰房》等40余首。黄庙音乐有唱诵、吹腔、仪式音乐,留下来的曲牌共40首。

  青庙乐器以笙为主,管和梅相助,乐队一般由14人组成。黄庙乐器主要有大把鼓、管子、笙、大木鱼、大号、海螺、铙钹、唢呐、海笛,以管子为主,笙笛相助,乐队一般由10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