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三皇姑的传说的内容是什么

  三皇姑又名妙阳公主(公元549-618年),隋文帝杨坚的三妹妹,又称普六茹公主,幼随智仙法师出家,法号“大悲”,精通五大明学,护国塔中寺的开山初祖。杨氏祖籍在华阴(今属陕西),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之一,封隋国公,改杨为鲜卑姓普六茹,到隋朝建立后才改回汉姓。大悲传承祖庭——河南护国塔中寺现供奉敕建妙阳三公主的影塔,影塔碑文记载“大隋秘密王燃灯总持王杨本尊大悲慈佑上师衣锡之塔”和“敕建隋故太祖妙阳三公主之影塔”三皇姑的传说包含了二则公案:一则凤凰山三皇姑修道;一则火焰化红莲——三皇姑女身成佛。

  三皇姑的传说的内容是什么?

  一、凤凰山皇姑修道。

  杨坚被明升暗降到湖北随州任刺史不久,便邀请三妹“大悲法师”也来到随州。一日,杨坚和妹子泛舟河上。两人船行至下游离州城四十余里的地方,妹妹抬头向西看去,见一高峰立于群峦之间,时值初雨之后,但见高峰之上,有七色彩虹、薄雾似的轻纱般缭绕其间,仿佛出现一座城郭。兄妹俩就船泊西岸,问道乡人,乡人答:那里是凤凰山,过去圣人住的地方。妹妹就提议上山一游。

  兄妹二人循着山道在山间绕行,渐至峰前,妹妹说,既要去见菩萨,我当重新沐浴,以示我之敬仰。妹妹就着一泓溪水和一块上平下方的石台,清净身口意,当地百姓见了如睹仙使,此地梳妆台的名字就从此流传后世。妹妹的个性和哥哥杨坚一样外柔内刚,妹妹如此醉心于佛,颇让杨坚担忧,不知为何,杨坚就有了与妹妹生离死别的伤感,后悔父母不该让妹妹自幼学佛,更后悔不该带她来下游泛舟。

  果然那日,兄妹俩上山以后,妹妹眼前仿佛出现一片金碧辉煌、霞光紫蔚的殿廓,叹道:好一个佛国!而杨坚见到的只是几间人去屋空的残破庙宇。妹妹对哥哥说,你没看见,菩萨在向我招手么?哥哥我要在此修行了,请勿阻止。杨坚深信,自己深信佛法,妹妹也深入佛门,将来一定有大成就,必能利益千千万万黎民百姓。见妹妹如此,杨坚只好再兴土木,在此山峰,如妹妹所愿建起一座山上城郭。从此杨坚的妹妹入寺修行,法号大悲,再未回到京都,更因皇姑驻锡此山,如山落凤凰,凤凰山的名字也由此沿袭至今,大悲神尼在凤凰山创立大悲宗坛,修炼莲华部、金刚部等本尊法、阵法,大悲神尼曾从智仙法师那儿听说“燃灯佛成道曾受释迦拜,释迦文佛之法与震旦古佛燃灯一脉相承”。

  故修燃灯古佛本尊法果与燃灯古佛相应,得到古佛授记“宇文为助缘、火焰化红莲”,才知道河图洛书是燃灯古佛为启发后世众生之心智,才留在黄河和洛水两个神兽。杨坚在随州任刺史两年,后被招回京,临行时赠给妹妹佛牙舍利一枚,自己不在妹妹身边祈求佛祖保佑妹妹,并言他日如有大事,还请法师出山以救黎庶云云,大悲法师欣然应允。回京后一直闲赋在家。后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而自立,即为隋文帝。因忌讳随走旁,遂去“走”作隋,以为国号。

  开皇元年秋,三皇姑离开凤凰山,过谯郡经一日来到梁郡黄河边,时黄河泛滥,灾民饥寒困苦不堪,又瘟疫流行,三皇姑修奏章快马到东都洛阳,禀报皇兄,杨坚即差人传旨,命三皇姑大悲法师为钦差,督地方官员开仓赈济灾民,救黎庶于水火。三皇姑大悲法师一边放粮施粥,一边大施汤药为灾民治疗瘟疫,至腊月初八,瘟疫制止,灾民得以活命,皇姑随在离黄河南60里许的粮食库驻锡地就地建寺,寺名开基,仁寿二年皇帝赐给一枚骨舍利,命僧顺送至开基寺内立塔供奉,舍利未到宋州前,寺内一古井,水赤色且咸苦不能饮,舍利到后,井水忽然变白,味变甜蜜。那未经指定建塔的地方,亦随之放出赤光和白光,照在寺内通明,遂指定为建塔基地。建塔至第七天早上,天上忽然下起白色的花来,如雪般的纷纷满空,似花形而非花质。舍利下塔时,有白鹤9只,飞翔塔上,直到舍利函下后,白鹤始飞去。界内无石,别处三石合而成函,基至盘石,二浪井夹之。后世以讹传讹,谬传寺名为“开寂”,实为大谬矣,后世人以塔中有舍利的缘故,随称此寺为“塔中寺”。

  塔中寺舍利塔经战乱和黄河决口的冲淤,早已埋于地下,但佛牙舍利经48代大悲宗坛弟子舍身保护,一直没有失落,第47代师叔祖太忍法师圆寂前在界沟大悲宗坛兴佛寺(现名“兴隆寺”,寺在文革改为小学)亲自把佛牙舍利传给第48代师叔真文法师,真文法师虽历经文革,被迫还俗,但是一直没有娶妻只有一位义女,为保护一颗佛牙的秘密直到圆寂,在界沟镇杜庄大队当了几十年的不穿僧服的和尚,其戒德感天动地,待机缘成熟希望广大居士们能在其坟前立一通小小的石碑,纪念这位“无名的英雄”。

  灾民为感皇姑救命之恩,在每年腊八喝腊八粥以纪念三皇姑大悲法师活命之恩,因大悲法师精通佛门五大技能(又叫五大明学,即声言、工巧、因、内、医方明学),特别是医学在治疗大范围瘟疫中大显神威,百姓尊称大悲法师为“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并上万民表请皇帝表彰三皇姑的济世之恩,隋文帝敕封三皇姑为“大悲济世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护卫三皇姑的五位“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官名)”和三皇姑在大灾之年散尽私财、家产救济灾民,并且在治理黄河决口中英勇殉职,千万灾民因而保住性命,隋文帝同时敕封五位“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为“加民部尚书总领天下财库五路赐财福德正神”,并在寺旁建“财神宫”奉祀五位财神。塔中寺财神宫是国内外五路财神信仰的开基祖庙,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财神庙都是由此分出去的。套句世俗人的说法,台湾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财神庙都是「XX银行○○分行」,而塔中寺「财神宫」就是财神爷的「中央银行」总行啦。因农历正月初五庙成,灾民进庙祭祀,正月初五塔中寺五路财神庙会成为传统节日。

  二、火焰化红莲一一一三皇姑女身成佛。

  “三皇姑六普如,想劝杨广没劝住,杨广杨广你真孬,放火把恁嫲嫲烧(豫东口语,嫲嫲即姑妈的意思)。”在豫东民间一千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据有关专家考证,童谣中六普如应为“普六茹”之误,这要说起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杨坚的祖籍在华阴(今属陕西),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功臣之一,封隋国公,改杨为鲜卑姓普六茹,到隋朝建立后才改回汉姓。

  隋文帝杨坚有三个妹妹,小妹妹普六茹氏幼随智仙神尼出家。法名:大悲,大隋仁寿二年二月初二,三皇姑奉旨在梁郡孝烈将军祠北70里许的牧马集北4里开基寺兴建舍利塔,文帝御赐半幅銮驾和盘龙金棍一根给三皇姑普六茹,盘龙金棍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山门外立下轿下马石,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三皇姑曾预言:棍在国运兴,棍亡气数尽。

  仁寿二年岁次壬戍四月戊申朔八日乙卯正午舍利入函,隋文帝曾下旨勒石:“菩萨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坚,敬白十方一切三宝,弟子蒙三宝福佑,为苍生君父,思与民遮,共建菩提,今故分布舍利,诸州供养,欲使共修善业,同登妙果,仍为弟子,法界幽显,三涂八难,忏悔行道。奉请十方常住三宝,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赴道场,证明弟子,为诸众生,发露忏悔。”

  隋炀帝杨广用金香炉砸死父亲杨坚,又逼死他的母亲独孤氏,昏庸无道,欺嫂奸妹淫宫闱乱了纲常,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天理难容。为了下扬州观琼花,在洛阳造巨型龙舟,杨广带着后妃、大臣,顺隋唐大运河乘龙舟经河南、淮北下扬州,他们坐在船上,下铺黍稷,让五百美女赤着身子,手牵彩绳,倒拉旱船,缓步纤拉前行。当杨广和后妃们高兴的时候,割断一根绳子,摔得美女仰面朝天,惹得他们阵阵狂笑。传说这帮人马拉着旱船,由宋州向东南开来,到菜籽开花的时候,拉到菜(蔡)道口,又拉了几个月,到麦子熟了才拉到三叉河道,众百姓怕淫威,放下镰刀忙造桥,归德府才有这芒种桥。从芒种桥继续东行,在谷子熟的季节,才来到一个休息地,这个休息地就被称为“谷熟”。

  龙舟走走停停,一直拉到第二年麦子黄了。这天来到一个村庄,杨广见到农民都喝麦仁汤,甚觉稀奇,不知是何佳肴,忙令御厨也熬了碗尝尝。这个平时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对麦仁汤很感兴趣,赞不绝口。从此,这个穷乡僻壤,就被命名为“麦仁店村”。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正好赶上大悲法师闭关三年三月零三天,出关后闻听侄儿杨广听信宇文父子谗言,肆意涂炭生灵,持盘龙棍向南走40里拦住龙舟,要见杨广劝杨广停止江南之行、并施仁政于天下,那杨广知道三皇姑的来意,不愿见,命宇文化及持天子剑挡住去路,三皇姑持盘龙棍把宇文化及打开,宇文化及用天子剑砍断盘龙棍,三皇姑普六茹站在船头,并说一天不见到杨广就一天不下龙舟,杨广闻报,无名怒火从心中起,命宇文化及放火焚烧龙舟,三皇姑普六茹以死进谏,没被吓退,随着熊熊烈火燃起,众人看到大悲神尼的身体放金光慢慢飞在空中,身下出现一朵红色金莲,她的身体也慢慢从下而上变为佛的金身,至今塔中寺有一尊火焰化红莲的变身塑像,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火起不久探马来报:扬州琼花已经凋谢。杨广兴致骤落,自叹晦气。

  一会儿,又一军卒来报:杨玄感起兵作乱,攻陷京城洛阳。杨广兴趣全无,立即传旨速回朝平乱。这是杨广准备去扬州观琼花最后一站,所以后人就称之为“站集”。不久隋朝灭亡,正是应了:棍在国运兴,棍亡气数尽。百姓暗中收藏三皇姑的衣冠和锡杖,葬于塔中寺北的皇姑林,遍载柏树纪念这位冒死为民请命的三皇姑,至今每年正月初六三皇姑诞辰日,老百姓都要在塔中寺唱大戏以示纪念。“三皇姑六普如,想劝杨广没劝住,杨广杨广你真孬,放火把恁嫲嫲烧。”千百年来这首儿歌在豫东民间一直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