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和山西省绛县的民间传说中流传着尧的传说。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后代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尧寓村存有的古石碑、庙宇等遗址及遗迹,据说都与尧王有关。每处关于尧王的民间传说内容都十分丰富,情节也曲折动人,代表作品有《尧王兴拜年》《埋人的说法》《娥皇女英拜寿》等。鄄城县境内与帝尧相关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有尧王“箕山访许由”“历山访舜”“尧嫁二女”“智试娥英”“尧葬谷林”等十余种。
尧的传说的由来渊源有什么说法?
据史书记载,帝尧名叫放勋,帝尧名放勋,姓伊祁氏,是轩辕黄帝五世孙,尧和父帝喾、兄挚都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记》《帝王世纪》称尧为五帝之一,史称帝尧,民间俗称尧王。鄄城县境内关于“尧的传说”文化资源丰富。
同时,鄄城县不仅是尧帝的诞生地,也是尧帝的归葬之所,境内与帝尧相关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在鄄城流传的有尧王“箕山访许由”、“历山访舜”、“尧嫁二女”、“智试娥英”、“尧葬谷林”等十余种。且“尧的传说”在该县境内都有对应的实际地名存在,而这些地名大多都有经考古发现证实的文物遗存。
自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二年(26年)始祭谷林尧陵,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1800多年间,历代帝王祭祀谷林尧陵未曾间断。“尧的传说”源于山东鄄城,广为流传于鲁西南民间及中国各地。根据山西省绛县尧寓村村民世代传说和有关文献记载,尧王出生在尧寓村。该村有陶唐遗风、巍严配天、创建寨记、古驿道碑等古石碑,还有东尧岭的尧王庙、西尧岭的全神庙、村前的三官庙、中尧岭的尧王出生秘洞等遗址,据说都与尧王有关。东西尧岭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也有许多与尧王相关的遗迹,如尧王坐过的石椅和用过的石桌、尧王洗澡潭、尧王祭天坛、尧王点将台、尧王祭天塔、南天门、锅锅门、青龙岗等。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学者,对大禹的生平及尧舜禹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古史并不可信的结论,认为尧舜的故事从春秋战国才出现,不是信史而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