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刘伯温传说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刘伯温传说是流传于浙江青田、文成等浙南地区和浙东地区全国各地的关于历史人物刘基的传统民间口头文学。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传说主要表现刘伯温的胸怀大略、足智多谋,或表现他的仁心仁术、关爱百姓,或表现他的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正义、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智慧的赞誉和对邪恶的憎恨。

  刘伯温传说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刘基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集道德、功业、文章于一身的“三不朽”伟人,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民间特别是刘基故乡和周边地区及刘基做官、游学地的百姓,因敬仰他的人品、智慧和业绩,而把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寄托在他身上,于是就产生了“刘伯温传说”。另外,刘基辅佐朱元璋剪灭群雄,充分显示了奇才伟略,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朱元璋对刘基的不公待遇,也更激起了人们对刘基的怀念之情。

  “刘伯温传说”在刘基在世时即产生,接着数量越来越多、流布越来越广,并日益丰富起来。最早的记录要算明初黄伯生《刘公行状》里的有关内容。黄氏与刘基之子“相知最深”,但比他们年长得多,可说是刘基的同辈人。《行状》说刘基在西湖望云气,认为“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又说刘基看见日中黑子,预测东南方向必将失去一员大将,不久胡深果然败没。

  明朝中后期,文人笔记对刘伯温传说更是多有记录。隆庆年间的进士赵善政辑有《宾退录》四卷,开篇即有“鄱阳湖更舟”的神奇记载。约与此同时的邓士龙辑成《国朝典故》,其中《遵闻录》篇载有“筑城之谶”。万历年间由焦竑所辑的《玉堂丛语》卷八《志异》中,则较详细地记录了“石室得天书”的故事。

  满清时期,刘伯温传说在文人笔记中也多有记录,如吴承谋的《吴兴旧闻录》卷一、欧阳苏的《蛟溪书屋怀刘青田先生并序》,及清末民初的《烧饼歌》等等。19世纪80年代,党中央成立了“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组织各地对民间文学进行全面挖掘抢救工作,“刘伯温传说”得以较系统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