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秧歌表演者往往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带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欢舞。秧歌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主要类别有神会秧歌、老秧歌、新秧歌。
陕北秧歌有哪几个类别?
神会秧歌
神会秧歌带有一定的封建宗教色彩,属于传统秧歌的范畴。就神会秧歌而言,其属于祭祀、庆典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神会秧歌的表演带有着一定的专业性,无论是表演的服装还是表演的顺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并且为了强化神会秧歌的效果,参与者会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这些角色都带有着一定的寓意,是陕北地域文化以及民众思想的表达与体现。值得注意的是陕北神会秧歌虽然带有着一定的祭祀性质,但是其对秧歌的娱乐性仍有所关注,在秧歌进行的过程中,会专门的设定一些丑角以达到娱乐大众,活化气氛的目的。
老秧歌
老秧歌是指传统的陕北秧歌,与神会秧歌有一定的相似性,带有浓重的传统气息。但是就表演的内容以及角色设定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老秧歌在形式上较为轻松,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休闲娱乐,是一种普及性较高的秧歌类型。其次,老秧歌的表现形式比较灵活,没有过多的人物限制,一般只需要确定领队指挥以及包头几个角色即可。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老秧歌与神会秧歌的形式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新秧歌
新秧歌最早起源于延安。由于新秧歌是对传统秧歌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新秧歌更加突出了先进性以及文明性。就新秧歌的内容来看,其完全去除了传统的宗教元素,使得秧歌的表演回归本真,成为人民大众娱乐健身的方式之一。同时,新秧歌还对一些侮辱人格、表现低俗的角色进行了删除,使得陕北秧歌在表现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除此之外,新秧歌还对传统秧歌的着装进行了改革,加入了扇子、红绸等元素,使得陕北秧歌的表演更加的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