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朔州秧歌戏的唱腔有什么分类

  朔州秧歌形成于清初,由踢鼓秧歌和小秧歌衍变而来。朔县地处边塞,民风尚武。各大村寨都设有专门教练武术的“武场”。为了增加娱乐性,练武者腰配花鼓,击奏发声,使拳术逐渐舞蹈化,于是产生了踢鼓秧歌。踢鼓秧歌以舞见长,为群众乐见;小秧歌是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歌舞小戏,它以民歌演唱为主,以歌赢人,群众喜闻。朔州秧歌的唱腔属于板腔,也有一些是联曲体唱腔。其唱腔可分成民间小曲、训调、红板、纽子、二杠子、三性以及介板、滚白、倒起板。

  朔州秧歌戏的唱腔有什么分类?

  民间小曲:这种唱腔的音乐、节奏、速度各不相同,多数是早期剧目一剧一曲的专用曲。如《拉老汉》《打酸枣》等。

  训调:这类曲调唱腔结构比较复杂,女用A调演唱,男用E调演唱,上下句式结构,如:“平训、苦训、四平调”等有两个或四个乐句,在下句的后半句就参与了打击乐。也有些训调虽然也是上下句式结构,但上下句间不用过门,直通下去,在乐句中随腔伴以小击乐,如“连头训、高字训、连头赶山训”等。

  红板:这种唱腔的结构分为紧、慢、苦、平上下句式结构,还没上舞台前土滩秧歌时就广泛运用,但没有弦乐伴奏,光有击乐伴奏过门。它可以和训调混合兼用,也可以直接过度到板腔。

  纽子:又叫头性、流水,它是板腔体。长腔较多,节奏严谨,以抒发剧中人的内在情感为主,唱起来比较正规、排场,是体现演员唱功的重要唱腔。也适合于长篇唱词,不适合于四句以内的唱段。

  二杠子:又叫二性。这类唱腔结构分紧、平、慢、改良上下句式,适合于叙事、行路对话、自表、教诲等,字数常为多的词句,可延长旋律结构特征,短篇唱词也可以,一板唱腔中可以插些二性范围内的变腔,如:三圆版、数腔、溜板等。

  三性:这类唱腔分急鸿崖、梅花锤,梅花十字等。它们情绪激昂、果断,较适合于叙事、对话、辩论、甚至吵闹等等,也多于放慢速度,紧奏慢唱,来体现演员唇舌灵活,道字清楚,嘴巧与否的主要唱腔。

  介板、滚白、倒起板:这类唱腔结构有着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用来表现悲哀、痛苦、愤怒、急切、悔改等情绪,不受节奏的限制,是一种散板、带有说唱性的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