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有哪几个段落

  鼓子秧歌在表演之前,一些地区要举行祭祀仪式,以纪念已故的父老。每到正月十五晚上,鼓子秧歌队先去土地庙祭祀。队伍踏着缓慢的节拍,步伐整齐庄重,全体肃穆而行,一路上点着“路灯”从村口到土地庙,摆上供品,祭奠磕头,跳一段秧歌舞蹈,然后回村里才开始正式演出鼓子秧歌。这个仪式体现的是鼓子秧歌的祭祀、欢娱亡灵功能,早已消失了。串村是鲁北地区的一个风俗,过去从初七、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只要有鼓子秧歌队的村庄就会到周邻的村庄去串村以示友好,被访问的村庄只要有条件,同样回访,这是乡民之间或者巩固感情或者缓和矛盾冲突的时候,是乡俗仪礼的表现。串村一般分作四个段落,即:探马、进村、街筒子、跑场子、出村。

  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有哪几个段落?

  探马-进村

  表演队首先派出探马队,在要演出村子跑几圈意识秧歌队来此演出,同时也给表演队以充分的时间准备。探马过后被访村就要敲锣打鼓迎接秧歌队,并带领秧歌队进行演出(演出路线)。进村过程当中,被访村庄的负责人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将远迎接待,端茶送水、烟糖款待,双方的炮手都鸣炮为秧歌队助威。街筒子是指秧歌队进村后在主要街道上的行进表演,跑场子是在广场上表演各种场图套路,出村则和街筒子类似,只是从另外一条主要街道行进出村。串村的整个过程都在被访村民的簇拥下进行,场面热闹融洽,喜庆氛围极为浓厚。

  街筒子

  秧歌队可定点表演,也可在行进中表演。当地称“街筒子”,又叫“串街”“行程”或”出进街“,出进街又有”出劲“之意。秧歌队按照乐队在前开路,伞、鼓、棒、花随后的顺序排成二路或三路纵队在行进中表演,当全部头伞进至街中心成一列并交换位置穿插队形以及所有角色做起各自的动作时,“串街”“行程”的表演就此达到高潮。

  炮场子

  街筒子之后接着进入预定表演场地进行定点表演。定点表演的第一表演段就是秧歌的主体部分“跑场子”,亦称“跑花场”。跑场子共分三个表演段层来完成。首先表演“打场子”。打场的方式各种各样,一般有武术、高跷、舞狮子和滑稽丑角表演,目的是扩大演出场地。接下来是打击乐队居场地正中偏后位、秧歌队面向乐队大鼓演出的“安场”,俗称”安花“。所安之场又分文场、武场、文武场三种。

  1、文场即变换队形图案的“跑”,全体队员按照图案的表演路线快速穿行,交叉动作间隔均匀、有条不紊,跑动时脚下生风。如”里四外八“、”迷魂阵“等。

  2、武场主要表演“打”,即队员按照规定的路线原地或走动做有气势、有夸张、又勇猛的各种武打动作,一般常以优秀的舞蹈组合为主要表现手段。如:“金龙盘玉柱”、“嘶马蜷啼”、“八条街”等。

  3、文武场则是稳中有动、时起时伏的表演在一个场景中交替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营造气氛。

  最后则是收场,也叫“刹鼓”,即当秧歌队最多跑十几个、最少跑5个图案时由头伞示意收场,停止表演。整个跑场子的过程一般按照文场——武场——文武场的顺序组合反复,其节奏有快有慢,气氛上对比鲜明,情绪上有张有驰,效果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