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土沃老花鼓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土沃老花鼓是山西沁水县的传统舞蹈,起源于清代。是一种集击鼓、歌唱、舞蹈三个部分为一体的舞蹈表演形式。其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汉、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其舞蹈步法主要是全脚擦地行进的“曲曲步”,舞蹈时身体左右拧转,如风摆杨柳,轻柔优美。

  土沃老花鼓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土沃老花鼓是传统的群众艺术表演形式,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清代至民国的产生、形成期,建国初至“文革”期的成熟、兴盛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消亡期,“文革”以后的复苏、抢救期。土沃老花鼓之所以称为老,有两个含义:一是土沃老花鼓在沁水流传历史悠久,二是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已存在200多年。

  关于土沃老花鼓的起源有这样一个说法:清顺治十年(1653年)秋,荆州、襄阳、安徽等地重涝成灾,江水决堤,数万人受灾,几千人被淹死,大批大批的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走上了去他乡讨生活的道路。在逃荒的队伍中有一位凤阳的老艺人,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感觉会随时倒下,他记不得自己已经几天没吃饭了。有一天,他来到沁水土沃,连日的饥寒交加,终于体力不支一病不起。善良的土沃人民将老人扶回家里,端茶倒水,看病喂药,老人病好就在土沃住了下来。

  转眼到了春节,民间各村进行社火表演,各村各寨纷纷大显身手,以期在表演中拔得头筹。老艺人为回报土沃乡人对他的救治,把凤阳花鼓的唱法教给了土沃人。那一年的社火表演,土沃村在四邻八乡中获胜,并在全县的表演中一举夺魁,沁水县知县还奖励了土沃乡九石小米,从此,土沃花鼓就开始传播开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花鼓成为土沃地区人民逢年过节必看的曲目。每逢重大节日,如:元宵节庆元宵、二月十九拜观音菩萨、七月十五过鬼节等,当地人就会自发组织在一起,打起老花鼓,或庆佳节,或敬神佛,或避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