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类,其中,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有哪几种分类?
川腔是长沙花鼓戏的主要声腔,为大部分剧目所采用。演唱时以大筒主奏随腔,唢呐一般只吹奏过门,全套丝竹乐器伴奏,故又有“弦子腔”之称。曲调由唱腔乐句和过门乐句组成,声腔结构的基本形式,开头是导板、散板(或哀子),中间部分为过门和唱腔,然后是梢腔。梢腔即下句唱腔的缩小或扩大。由于表现复杂剧情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弦子腔在流传过程中,部分曲调已发展和形成了板式,其板式有一流、二流、三流、导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等。
打锣腔的特点是锣鼓干唱,不托管弦,“前邪后许,一唱遽和”,其常用曲调有四六调、八同牌子、木皮调、木马调、辞店调等。按照这些曲调的不同音乐特点,又可分成“八同牌子”和“四六调”两个系统。打锣腔的曲调包括头腔(发腔)、二腔(二柄)、三腔(数板)和尾腔四个部分。打锣腔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导板、三流、急板、暴句、散板等板式,与正头腔等四个基本曲调相连接,成为打锣腔的板式系统,一般称为“锣腔套式”。
小调类包括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如《采茶调》《望郎调》《倒板浆》《四季青》《采莲船调》《洗菜心》等,大部分是地花鼓、花鼓灯中的原始曲调,戏曲化的程度较低,一般作为插曲,单独使用。